各位看官,今儿咱聊点带劲的!
最近车圈这出戏,那叫一个扣人心弦,比悬疑剧还精彩!
说的是谁?
光阳摩托,这名号,往昔可是台湾省的“国民座驾”,寻常百姓家,几乎都有一辆。
眼下呢?
玩促销,搞降价,价格都快回到十多年前了,怎料…市场份额反倒一路走低!
这到底是唱的哪出?
莫非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抑或说,如今单凭低价已难以俘获人心?
先别忙着盖棺定论,且听用车社我来给各位抽丝剥茧。
光阳,当年那可是机车界的执牛耳者,一时风头正劲。
借用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便是那山巅之人。
只是,这“绝顶”之位坐久了,难免生出几分懈怠,结果一不留神,便从高处跌落。
2022年仲夏,光阳的市场占有率被三阳超越,且这颓势,恰似落叶飘零,一泻千里。
看着王座摇摇欲坠,光阳终于坐不住了,去年盛夏,祭出“价格战”这柄利刃,直接将国民机车的售价砍至39800新台币!
这价格有多狠?
打个比方,现在麦当劳的大号薯条,都比十几年前贵了一倍有余!
一台125CC的入门级机车,没个六万新台币根本拿不下来。
光阳此举,堪称“断崖式降价”,瞬间引爆全岛舆论。
按常理推断,这招理应奏效才是!
毕竟,谁不爱物美价廉?
然而,现实却给了光阳一记重击。
价格战持续一年,光阳的市场份额,非但没有起色,反而从30.6%滑落至25.7%!
反观劲敌三阳,市场份额一路高歌猛进,直接突破四成,将光阳远远抛在身后。
这就颇为玩味了!莫非是三阳实力过于强劲?抑或说,这价格战本身就暗藏玄机?
实则,这背后的缘由,远比表面所见更为复杂。
首先,咱们得剖析这价格战的策略。
光阳这价格战,打得颇有些欲说还休。
一会儿降价,一会儿又推出“统一价”,一会儿又调回原价,搞得消费者云里雾里。
这就好比赶集,今天白菜五毛一斤,明天涨到八毛,后天又跌回六毛,你何时出手?
定然想着再等等,说不定明日更划算!
有学者曾言,低价策略需一气呵成,否则便会陷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窘境。
消费者会预期你日后还会继续下调价格,故而不急于一时。
光阳这促销,宛如细水长流,涓涓细流,难以汇聚成势,消费者早已习以为常。
那么,正确的价格战该如何打响?
实则,价格战如同博弈,需先谋划全局。
其一,精打细算。
营收=价格×销量。
价格下调所带来的销量增长,能否弥补价格下调的损失?
若不能,则此番价格战无异于赔本赚吆喝。
其二,预判对手动向。
对手是否会跟进降价?
若双方皆降价,你是否仍具优势?
若对手按兵不动,你的销量激增,产能是否能跟上?
彼时,三阳并未效仿降价,致使光阳销量暴涨,消费者排队求购,反倒将部分潜在客户拱手让与三阳。
其三,明确价格战目标。
意在将对手彻底逐出市场?
抑或意在以低价换取时间,伺机推出新品?
光阳掌舵人柯胜峯坦言,他发动价格战,意在“以空间换取时间”。
那么,光阳究竟欠缺什么?又为何需要时间?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光阳失守头把交椅,实乃“品质、服务、创新以及经销商体系的全面溃败”。
柯胜峯亦承认,光阳安逸太久,略显懈怠,从理念到服务均未与时俱进。
这好比一位学霸,长期霸榜,便以为无需努力也能名列前茅,结果稍有松懈,便被后起之秀迎头赶上。
光阳的“老大哥”做派,亦体现在产品研发之上。
载货车数年方才更新换代,而竞争对手却能在一两年内推陈出新。
更为甚者,光阳对待经销商的态度,亦令人不敢苟同。
一位南部经销商抱怨道,光阳过于“僵化”,未达标便无奖励,而三阳则更为灵活,会依据不同区域的经销商,调整奖励机制,更像是合作伙伴关系。
归根结底,光阳仍将自己视作领头羊,以为降价便能让消费者乖乖买单。
殊不知,它早已不再是领头羊,消费者亦非盲从之辈,如今购车尚需排队等候,何不选择当下执牛耳者?
当然,我们亦不能将光阳贬得一无是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光阳仍有底蕴。
一位机车业内人士透露,三阳过往一直在蚕食雅马哈的市场,直至2019年方才开始抢夺光阳的市场。
光阳的销售额之所以未见大幅下滑,乃是因为其分心于电动车领域,导致内部资源无法兼顾。
这才是光阳眼下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他人皆在全力冲刺眼前赛道,而它却将大量精力投入于布局未来。
三阳负责人吴清源曾言,台湾首台电动机车出自三阳之手,但他为何不倾力投入?
盖因机车乃载人之物,安全至关重要,电池尚存诸多问题待解,故而宁愿稳扎稳打。
而Gogoro自创立之初便专注于电动车,自不必多言。
在台湾机车市场,唯有光阳是燃油车与电动车双线并行的。
柯胜峯坚信,舍我其谁,光阳最适合涉足电动车领域。
原因有三:其一,光阳产品远销百余国,研发电车逾二十载;其二,台湾电车市场占有率仅用五年便突破10%,远超其他地区,堪称绝佳试验场;其三,其他有实力涉足电车领域的大厂,皆背负着比光阳更为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便给了光阳弯道超车的机会。
加之国际局势变幻,光阳得以与东南亚出行巨头合作,在印尼、新加坡投放上万辆电车,为外卖骑手提供租赁及共享机车服务,并成功将换电系统引入东南亚。
柯胜峯的宏愿是,在电动机车时代,光阳不仅要成为台湾翘楚,更要成为世界一流品牌,比肩特斯拉。
近年来,光阳在全球电动车领域的发展,亦印证了这并非痴人说梦。
然而,为了未来,柯胜峯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当下步伐,其在燃油车领域推陈出新的速度,确实逊于同行。
在去年启动价格战之前,其广告投放亦大幅缩减,引得不少经销商怨声载道。
是以,昔日的光阳与三阳,与今日之两者地位可谓是乾坤颠倒。
然而,作为电动车领域的先行者,谁又能断言未来的光阳不会凭借电动车,再度崛起,甚至称霸全球呢?
只是,当光阳在燃油车领域饱受诟病之时,是否也会影响到日后消费者对其电动车的选择意愿呢?
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总而言之,光阳此举,颇有几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意。
为了未来的电动车霸业,暂时牺牲眼前的燃油车市场,这步棋,究竟是妙手还是败笔,尚待时间检验。
各位看官,若是您,会将重心放在当下还是未来?您是否还愿意给光阳一次机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