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朋友发来消息,说他刚以28.7万拿下一台宝马525Li M运动套装。我直接一口咖啡喷在了手机上。尼玛,我十年前第一辆车才20万,居然在2024年能用差不多的钱开上宝马5系?这世道变化得比女朋友的脸色还快!
回想几年前,宝马5系稳稳当当卖50万起,一分不少。现在呢?豪华品牌集体抄起了"平价"牌坊,沃尔沃XC90更是从63.89万直接砍到47.9万起。这价格跟国产高端新能源撞上了,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这些洋品牌是被逼急了吧?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国产新能源在30-40万区间挺香的。前段时间试驾了理想L8,那智能座舱做得就像你揣了个移动办公室在车里。比亚迪的汉EV开起来动力输出老猛了,特斯拉Model Y的加速感简直让人肝儿颤。但现在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择更难了——花40万买国产智能电车,还是买个降价的德系豪华?
有一次我在东北冬天零下30度试驾一台国产新能源,那电量掉得比股市还快。老实说,在极端天气下,传统燃油车还是占优势的。宝马5系在我冰雪试驾时的稳定性,甩了不少国产新能源好几条街。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豪华品牌大降价的背后是库存压力山大。据统计,宝马5系近期库存系数高达3.2,远超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这些"价格跳水"的豪华车多数还是老款或即将换代的车型。沃尔沃XC90虽然外观更新了,但基础平台已经用了近十年,比起搭载最新电子架构的国产高端车,智能化水平就像诺基亚对比iPhone 15。
说到驾驶体验,上周末我连续开了降价后的宝马5系和一台蔚来ET7。宝马5系那种精准的转向反馈和弹射起步的推背感,依然是很多电动车无法企及的。但是,当我把ET7调到运动模式,那瞬间的电机扭矩输出让我感到:妈呀,内燃机的时代是真要过去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豪华品牌的降价是个噱头,结果真去4S店了解才发现这次是实打实的骨折价。一位宝马销售告诉我:"库存太多了,厂家今年KPI定得比登天还难,不降价真卖不动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个好消息。如果你不在乎零跑五六百公里的续航,也不太需要车机取代手机,那么以前摸不着的豪华品牌确实可以考虑入手了。但要提醒的是,燃油车保值率正在加速下滑,这点得算进总拥有成本里。
用车建议:如果选择这波降价的豪华车,建议选择低配多功能的配置组合,避开那些动辄2-3万的选装包。另外,像宝马这种降价车型,保险和保养成本依然按原价格档次计算,这部分花费可不便宜。
说真的,这次豪华品牌集体降价,与其说是国产新能源不香了,不如说是市场在重新洗牌。三年前谁能想到,BBA和沃尔沃会把价格拉到跟国产高端品牌正面对刚的位置?市场竞争越来越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消费者倒是最大的赢家。
适合人群:预算30-50万,更看重品牌价值和驾驶乐趣,不太在意智能化和长续航的消费者;或者可能是最后一次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想体验下传统豪华品牌的工程师们几十年的造车功力。
话说回来,三年前我曾说过:"传统车企在智能电动化转型上必死无疑。"今天我必须打自己的脸——传统豪华品牌或许落后了,但它们依然有能力通过价格战来保卫自己的地盘。这个市场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你们觉得呢?是买这波降价的豪华品牌,还是坚持选择国产新能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