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重庆摩博会前夜的现场回来,心里还是有点震撼。这次钱江能抢得先机,真是显露出一些不太容易在快节奏行业里看见的狙击手功夫。你们知道吗?刚一到现场,就能感觉到空气中那股迫不及待的氛围,像是所有的新品都在压箱底等待一鸣惊人。
我记得一位销售朋友说:这次新车一上线,肯定会引起不少问津,毕竟是行业里少有的重拳出击。我还没来得及细想,就看到招牌上的追921和赛921 Pro两个大字,心里就琢磨着,这俩车究竟有啥硬核差别。
先说追921,估算价格在6.7万左右(体感/样本少),其实挺香的。外观由意大利设计师阿德里安·莫顿操刀,感觉真的是帅到爆,尤其那锐利线条,跟我小时候看过的街头涂鸦一样,粗狂中带点细腻。它只有一个版本,但配置并不过于单调。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对,就是那次喝咖啡时随手写下的小纪录:配备宽屏TFT显示,用户界面挺直观,操作起来还算顺畅。
不过最让我折服的,是它的动力。延续赛921的那台921cc四缸水/油冷引擎——最大马力129匹(样本见过少,但估算差不多),扭矩80牛米。听着挺有劲,但是不是我想多了?实际上我觉得它的调整,更符合街车的用车场景。有人说:四缸的街车,日常骑起来是不是太大了?其实我觉得未必,调校不到位,四缸反倒变成炸街或省油两难。
对比一下同平台的仿赛921,价格上差了3000块,感觉后者偏向赛道感,但追921更偏跑生活的感觉。你会不会觉得:买家其实很在意实用与颜值的平衡?连续调研显示,好看的外观+专业的硬件能激发极大购买欲——我有个朋友,刚刚换了最近试驾的追921,说开着很有面子,配置也能跟国际大牌一较高下。
说到配置我就来了兴趣:电子油门、三种驾驶模式、定速巡航……这东西我没有理科基础,看起来像是高级智能片段。其实我觉得就像 手机装个智能助手,你想,它既能聊天又能帮你打理日常,车子如此,操控性和安全性提升了不少。这逼真安全吗?这就是我的疑问,尤其是电子油门,没有机械联动的安全性价比有点担心。
我就想:国产街车用如此大厂范,是不是意味着在研发上,钱江也在模仿国际大厂的硬核逻辑?事实上,全新调校的发动机、比上一代性能提升20%,感觉像把面子工程做成真功夫。不过我也得说:别太高估了,技术成熟还差点火候。就好比做菜,调料再丰富,都得火候得当,否则还是会辣到自己。
临场小计算:假设追921百公里油耗在4.5升左右(我跟个修理工聊天,他估计油耗在4.8左右,样本不多),油箱50升,大约7元/升,那百公里油钱大概是31.5块。算算日常上下班,油耗其实还挺能接受的,特别是追求性价比的用户。
说到这里,你觉得——新车的好配置是否真如宣传的一样实用?我只是问句,因为我知道很多买家其实对配置有点过敏。对了,你还记得我上次说的那个设计师的外观稿吗?我刚才翻了相册,看到那张设计手稿,感觉比成品还要狂野。不过细想想,也明白:设计师主张原汁原味,不像改良版的那么委屈。
而赛921 Pro呢,价格在7万和限时优惠价格6.9万的界线上,配置升级巨大,尤其是电控方面。新增了双向快排、全功能TCS,这个我觉得,用在街车上就像装了多种智能感应器——车子会自己动,但我还在想:这样会不会变得更复杂,维修起来也麻烦?不过现代汽车,谁还不依赖点电子帮手呢?我觉得:配置提升,除了安全还提升驾驶乐趣。
对比Pro和标准版,最大的不同在于动力性能保持一致(129匹,扭矩93牛米),但增加了多项智能辅助。我能想象那种场景:在弯道上,踩油门,车子像自动调节一样给你最顺畅的力量输出。只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真能像宣传说的那么Navi-AI智能?我就有点存疑,毕竟国产车目前还没到全自动驾驶那一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没细想过这些配置在实际使用中的耐用程度。可能未来几年的软件更新和硬件维护才是真考验挑战。
刚才我还翻了下笔记,突然看到一句:车载系统即将与高德地图深度融合,想了想:这意味着导航不用手机投屏,能直达路线?这么想,像是在未来的车里,技术越来越接近无缝操作了。实际上我觉得,车子智能升级,最关键还是你体验到底顺不顺手。你看,现在很多车机,操作界面都嫁接安卓系统,用户惯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说到这我又想,未来的工厂会是啥样?钱江智慧工厂投产,好比自动化流水线,许多工作都能由机器人搞定——但这也意味着人会不会逐渐被边缘化?我猜测这个不一定会太快,毕竟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有人调试。不过我确信,这个变化,不会太缓慢。
当然啦,也有人担心新工厂会带来价格战和减配的风险,毕竟成本压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你问我: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变?我觉得,可能依然是优质优价,而非一味低价冲量。真正的精品化,就像一块好芯片,既要跑得快,也要用得耐,用久了,大家才会认可。
不过这一切的新鲜都还在实验阶段。你们觉得:这辆追921,真的能成为街车王者吗?还是说,后头还会出现更高大上的竞品?我就是喜欢在这样的未知中找乐子。
放在就是那只角落的小细节——车座的缝线,手工缝制的细密度,虽然微不足道,却让我觉得:国产车,未来也许能在细节上追平甚至超越国际大牌。未来的路,还得走一段很长,但我相信:用心的硬核绝不会缺席。你们期待下一次看到,哪些细节会变得更触手可及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