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

最近,如果你关注国际新闻,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买电动汽车突然变得像抢购打折商品一样火爆。

汽车经销商的展厅里人头攒动,特斯拉甚至在自己的官网上用大号字体提醒顾客,“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再不买就亏大了”的紧张气氛。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确实经历了一次井喷式的增长。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美国消费者一夜之间都爱上了环保,还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经济账在里面?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一场由政策变动引发的全民消费狂欢,里面既有实实在在的金钱诱惑,也有不少被市场放大的焦虑情绪。

咱们先得说说这件大事的起因,也就是那个价值7500美元的“大红包”。

在美国,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叫做“税收抵免”。

简单来说,就是你买一辆符合条件的全新电动汽车,政府最多可以帮你减免7500美元的个人所得税。

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按照现在的汇率算,差不多是5万多块人民币。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7月份美国市场上,一辆新的燃油车的平均成交价大概是48000美元,而一辆新的电动车平均要卖到55700美元左右。

本来电动车要贵出一大截,但有了这7500美元的补贴,两者价格就基本拉平了。

这么一来,很多原本在犹豫的消费者,心里那杆秤自然就倾向了电动车。

正是因为这个“红包”即将发生变化,才点燃了这场抢购潮。

根据报道,7月份美国新电动车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3万辆,比上个月增长了超过四分之一,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近两成。

这个销量数字,在历史上仅次于去年12月的年底冲量,是历史第二高。

更关键的是,电动车在当月所有新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了9.1%,这意味着每卖出11辆新车,就有一辆是纯电动的,这个比例创造了新的纪录。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不光是新车市场火爆,二手电动车市场也跟着热闹非凡。

7月份的成交量接近3万7千辆,同样创下了单月最高纪录。

一些特定的车型更是成了抢手货,比如雪佛兰的Equinox EV,一个月就卖出了8500辆,这个成绩在所有电动车型里,除了不可撼动的特斯拉,已经是顶尖水平了。

面对这样的抢购热潮,汽车经销商们自然是最高兴的。

他们抓住了消费者担心优惠政策结束的心理,大力宣传“最后的机会”,制造紧迫感来刺激销售。

而且,他们不光是口头说说,还自掏腰包加大了优惠力度。

数据显示,7月份购买新电动车的消费者,平均还能从经销商那里拿到大约9800美元的额外折扣,这相当于在政府补贴之外,经销商又给打了个八折还多。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两项优惠加在一起,吸引力可想而知。

然而,事情的真相可能比“政策到期”这四个字要复杂一些。

一些报道中提到,这个政策变动是特朗普时期法案的结果,这其实是一个信息误差。

真正主导当前美国电动车补贴政策的,是现任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

这个法案的核心目的,并不仅仅是给消费者发钱,它有着更深远的战略意图,那就是要把电动汽车的整个产业链,从电池原材料的开采,到电池的生产,再到汽车的最终组装,都尽可能地吸引回美国本土或者其盟友国家。

所以,这个法案的规则设计得相当复杂,它不像是一个简单的开关,到某个时间点就“啪”地一下全关了。

它更像是一个不断提高门槛的资格审查。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比如,它规定,要想拿到7500美元的全额补贴,车辆所使用的电池,其关键矿物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同时,电池的零部件也必须有一定比例是在北美地区制造和组装的。

这个比例要求是逐年提高的。

这就导致,很多之前符合补贴条件的车型,随着新规的生效和门槛的提高,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失去补贴资格。

因此,消费者和经销商口中的“截止日期”,更可能是针对某一批即将“掉队”的车型,而不是整个补贴政策的终结。

这其中既有真实的政策变化因素,也夹杂了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的市场营销。

这场由政策搅动的市场波动,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对比。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我们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时,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走的是一条长期规划、稳扎稳打的路。

我们早期同样投入了大量的补贴来培育市场,但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那就是建立一个完整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从上游的锂、钴等原材料,到中游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再到下游成百上千款车型的激烈竞争,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如今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基本摆脱了对补贴的依赖,进入了一个由产品力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健康发展阶段。

消费者买车,更多的是看重产品本身的设计、智能化水平、续航能力和使用成本,而不是单纯为了那一点补贴。

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上百万的豪华智能座驾,市场选择极其丰富,竞争异常激烈,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

这种内生的增长动力,是美国市场目前还比较欠缺的。

抢抵税末班车,美国电动车热销,销量激增-有驾

美国的政策时常因为政党轮替和政治博弈而摇摆,导致市场也跟着大起大落,缺乏一种长期的稳定预期。

所以,回过头来看美国这场销量激增,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场“寅吃卯粮”的消费透支。

分析师普遍预测,当这波抢购潮过去,今年第四季度的美国电动车销量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

因为很多本打算在年底或明年初购车的潜在客户,为了抓住优惠的尾巴,已经提前消费了。

这种靠短期政策刺激出来的繁荣,往往难以持续。

有趣的是,这场风波对二手电动车市场的影响反而没有那么大。

原因很简单,根据数据,美国市场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二手电动车,本来就不符合联邦政府为二手车提供的4000美元补贴资格。

所以,新车补贴政策怎么变,对它们来说影响不大。

反而,当新车的价格因为补贴减少而上涨后,可能会有更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二手车市场,这反而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推动二手电动车市场的扩张。

这充分说明,当政策的潮水退去,市场的内在逻辑和真实的供需关系才会浮出水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