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有厂家发布所谓的“硬派SUV”,我内心都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硬派嘛,不就是方盒子、大梁、三把锁,一套祖传手艺缝缝补补又三年,主打一个皮糙肉厚,脑子不太好使。但最近试驾完猛士M817,我感觉自己被上了一课,这堂课的名字叫“不装了,摊牌了,我们车企也看玄幻小说”。
猛士这个品牌,听名字就知道,是东风这浓眉大眼的国企,突然有一天开窍了,决定不务正业,搞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出来。这台M817,就是他们“整活儿”的极致体现。初见这车,我旁边的公关老师还在跟我念叨什么设计语言,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这玩意儿要是开到环球影城,威震天都得过来递根烟,问一句“大哥你哪个部队的?”。
它的气场,不是那种西装暴徒的优雅,而是一种纯粹的、不讲道理的物理压迫感。旁边停着的什么理想L9、问界M9,瞬间就从“奶爸神车”变成了“宝宝巴士”。这前脸,与其说是进气格栅,不如说是某种星际战舰的散热口,那个硕大的LOGO,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叫猛士,恨不得给你焊个霓虹灯上去。这是一种非常典中典的直男审美,简单,粗暴,有效。太阳见了它,估计都得一个趔趄。
坐进车里,画风突变。我本以为会是那种毛坯房风格,结果人家直接给你精装修。大屏幕、软包覆、按摩座椅,一应俱全。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腰不太好,打开按摩功能那一刻,我甚至有点恍惚。诶?我不是在开一台能干翻一切的机甲吗?怎么开始养生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浑身肌肉块的猛男,突然掏出个刺绣针线包,开始给你织毛衣。这种反差,就是这台车最诡异仙的地方。
它在用行动告诉你,硬派不等于跟自己过不去。谁规定了玩越野就得吃糠咽菜,腰酸背痛?开着这玩意儿去无人区,白天翻山越岭,晚上车里座椅一放倒,拼接成一张床,打开氛围灯,连上车载电源煮火锅,就问你怕不怕?以前的硬派SUV,是把人变成工具,去征服自然。猛士M817的思路是,把车变成一个移动堡垒,让你舒舒服服地去鄙视自然。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然后就是这车最核心的“外挂”——华为。讲真,现在的车圈,没个华为的标,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猛士M817搭载的华为那套智能辅助驾驶,简直是给这台肌肉巨兽注入了灵魂。以前开这种大车,最头疼的就是停车,跟开船入港一样。现在有了自动泊车,系统自己一把给你揉进去,比老司机还溜。我试了一下,它停得那叫一个极限,旁边的车主过来看了一眼,默默地把自己的车往前挪了挪。
高速上的领航辅助,更是重量级。开启之后,它自己跟车、变道、过弯,稳得一批。我开了三个小时高速,感觉自己就是个监工,手脚闲得都快盘出包浆了。这就带来一个哲学问题:当一台硬派越A
I车,开始比城市SUV还“懂事”,那它到底算什么?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以前大家觉得,硬派越野,智能是减分项,是娘炮。猛士直接告诉你,那是你们的技术不行。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而是预判了你的预判。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在高速上巡航,而是在菜市场门口,精准预判每一个“老头乐”的鬼魅走位。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从这个角度看,华为这套系统,可能还差了点意思,它需要更多来自东方的神秘数据喂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这车比作修仙主角,可能有点太中二了,但讲真,你找不到更贴切的了。它的全铝底盘和大梁,就是主角天生一副好根骨,是他的“龙骨”。那套插混系统,5.2秒破百,综合续航1300公里,馈电油耗7个多,这是主角获得的逆天功法,既能打,蓝条还长。至于那三把锁,就是压箱底的法宝,平时用不上,但你知道它有,心里就踏实。
而那套双向20°后轮转向,简直就是“任意门”。一台五米多长的大车,转弯半径跟个买菜车差不多,在狭窄山路掉头的时候,我感觉牛顿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这玩意儿就不是给正常人开的!它是在用极致的硬件,去碾压一切物理规则。
但是,我们必须回到那个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这台车真的完美吗?不。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会买奔驰G的人,看都不会看它一眼,因为买G的核心不是越野,而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品牌玄学”。那是一种信仰,你跟信徒讲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明。
那么,谁会买猛士M817?是那些真正被传统硬派SUV折磨过,但又无法自拔的“抖M”玩家?还是那些钱多到没处花,想买个大玩具的新贵?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猛士这一招,不是为了把蛋糕做大,它是想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它用一种近乎“发疯”的方式,把所有参数都拉到满,把所有你能想到的配置都给你塞进去,然后用一个(大概率)比奔驰G便宜得多的价格,站在那里,冷冷地看着所有的同行。
它在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玩法。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猛士M817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的出现,本身不是为了销量,而是为了重塑一种价值认知。它在告诉市场:看看,硬派SUV可以这么玩,可以有豪华,可以有智能,可以不那么费油,而且,可以不用那么贵。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猛士和华为,正在试图创造一种新的“信仰”,一种基于技术碾压和参数爆炸的暴力美学信仰。至于最后有多少人愿意为这种信仰充值,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反正,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都是轻的。有时候,一个品类的颠覆,往往就是从这样一个不讲道理的“疯子”开始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