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X3来讲,品牌和价格就是它最后的生存堡垒。
一、电车市场,“冰火两重天”
“换道超车”,这招确实好用,国产汽车事实上已经靠着电动化彻底翻身。
随便打开一个汽车APP,查看销量榜单,你会发现排名靠前的几乎全是电动车。而且,还全都是国产电车。
想找一款合资新能源确实挺难的。以5月份为例,卖得最好的合资电车竟然是一辆老牌MPV,别克GL8,月销7391辆。
紧随其后的是铂智3X、ID.3以及日产N7,全是性价比选手。正所谓打不过就加入,早点跟着自主车企卷一卷,或许还能吃口肉。
【后三者的销量在3000-4000左右】
小米YU7,3分钟内大定突破20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你对这个数据存疑,那就去看问界、去看理想,50万的国产车月销也能破万,相当残暴。
电车好卖,而且是非常好卖。
只是合资或者说外来品牌的电车卖不动罢了。
它们还是想把电车当作油车来卖。
它们想用油车时代打下的口碑来给电车增加溢价。
它们还想靠着油车那种层次分明的配置和动力来区分价格。
只是,这一套行不通了。
在电车领域,自主车企成为标准的定制者。
想卖电车,那就跟着国产来,全系满配,以电池容量和电机数量来区分价格。
所以,卖不动的合资电车只能降价。
所以,才有了20来万就能落地的iX3。
用料、配置算不上优秀,胜在价格便宜。
而且,该说不说,宝马的牌子多少也能提供点情绪价值,多少还能撑点面子。
二、驾驶报告
这时候明显又能看出一些车企的诚意了。
部分合资车就喜欢搞油车那一套,不舍得在底盘上加料。
不加料也就罢了,甚至还搞油改电,连个纯电平台都不舍得用。
声明一下,我保证说的不是iX3,它可是油电共生平台的产物。
这后排中央的大凸起相当显眼。作为一辆纯电车,多少有些劝退。
iX3的底盘,其实可以参考油车X3。
前悬是麦弗逊结构,双球节解耦。这个价位也就宝马还在用这么基础的悬挂了。不是说它不够好,只是相较于另外两家的产品有点菜。
后悬是五连杆结构。
材料不用想,基本全是钢的,价格只要降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
由于电池重量的增加,iX3保留了尾部的八字加强梁,可以提升车身的刚性。
全系后置后驱,电机功率210kW,286匹马力,零百加速6.8秒,中规中矩的数据,对于宝马来说已经很快了。
比较少见的是iX3采用励磁/同步电机。关于它的利弊,网上争论不一,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暂时维修的案例也很少,可以放心使用。
至于动态——
我只能说,它相当好开,全面优于燃油版X3。其实不限于iX3和X3,包括宝马的i3和3系、i5和5系等等,宝马的全系电车都比同级的燃油车要好开。
底盘有韧劲、有支撑、还很稳、QQ弹弹、不垮不散。
传统车企,尤其是宝马这样的百年企业对于底盘的理解还是更胜一筹。它们的工程师总能用有限的用料做出最好的作品。
具体来讲,不论是面对细碎路面还是大的坑洼、减速带,从底盘传导进车内的震动并不尖锐,整体进行柔和的处理,不会有强烈的冲击感。悬架的收放相对干脆,屁股明显能感受到底盘的那种柔韧性。
动力来得很线性、丝滑且跟脚,不会空大。踩就有,源源不断,和特斯拉很像。
要说缺点,那就是刹车点头。没办法,宝马祖传的老毛病了,多适应一下就好了。
三、清仓阶段
现款iX3已经在清仓阶段了,部分4S店可能都没货了。
新款基于Neue Klasse“新世代”纯电平台,电池、电机升级,适配800V,还将采用碳化硅技术,可以说是改头换面,国产版可能要于26年才能上市。
你要真对宝马情有独钟,可能就要等等了。
现款iX3的市场风评一般,销量也不高,5月售出1317辆。
但是当下价格确实很便宜,相比于燃油版X3性价比十足,落地可能在22-23之间,具体不太清楚。
20多万,落地一辆空间还凑合、配置也还行、动力又不差的宝马SUV,想想也能接受。
主要是这车真的很好开,底盘质感非常不错,拿它来城市通勤上下班可能相当舒服。
新车上市、老车降价、车市信息汇总,讲真话不说假话,喜欢请点点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