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R7预售惊艳,20万起售引爆市场,李想回应i8风波

最近咱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可真是太热闹了,新车一辆接一辆地往外蹦,感觉就像是下饺子一样,让咱们这些想买车的普通老百姓看得是眼花缭乱。

这不,就在大家伙儿还在讨论小米汽车有多火的时候,华为和奇瑞联手打造的那个智界品牌,又扔出来一个“重磅炸弹”——新款纯电SUV,智界R7。

与此同时,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理想汽车,却因为他们的新车发布,闹出了一大堆风波,老板李想都亲自下场回应,说知道是谁在背后捣乱。

智界R7预售惊艳,20万起售引爆市场,李想回应i8风波-有驾

这一边是喜气洋洋开预售,另一边是焦头烂额处理舆论,这里面的事儿可真不少,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先说说这个新来的“狠角色”,智界R7。

可能有些人对“智界”这个名字还有点陌生,它就是华为深度参与,联合奇瑞汽车一起搞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这次的R7可不一般,它标志着华为和奇瑞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们管这叫“2.0模式”。

这2.0是啥意思呢?

说白了,以前的合作可能更像是,奇瑞负责把车架子、底盘这些造好,然后华为再把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给装进去,虽然也很厉害,但总有点“组装”的感觉。

现在不一样了,双方从一辆车最开始的设计图纸阶段,就坐在一起商量了。

奇瑞把几十年的造车经验,怎么让车开起来稳、坐起来舒服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华为呢,也把自家压箱底的电机、电池、电控技术,还有最牛的智能驾驶方案,全都深度融合进去。

这就好比两个顶尖高手,不再是简单地搭伙,而是真正地合二为一,功力大增,那造出来的车,产品力自然是直线上升。

咱们来看看这台智界R7,光看外形就跟以前不一样了。

整个车的设计看着特别清爽、利索,车头不再像有些电车那样显得有点胖乎乎的,线条感很强,换上了全新的车标,看着也更精神。

尤其是那个叫“极光绿”的新颜色,在光线底下看着特别有质感,高级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官方还特意强调,这车风阻系数特别低。

智界R7预售惊艳,20万起售引爆市场,李想回应i8风波-有驾

咱们老百姓可能对这个词没啥概念,简单说,就是车在开起来的时候,空气对它的阻力特别小。

阻力小了,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电,同样一度电,它能跑得更远,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省钱和方便。

当然,现在的车,光长得好看可不行,还得有“真功夫”。

智界R7这次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在智能驾驶和安全方面的配置,简直是“堆料”堆到了天花板。

现在很多车企还在为要不要上激光雷达吵个没完,人家R7直接把目前最顶级的192线激光雷达给你变成了全系标配。

这玩意儿就等于给车装了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得特别远、特别清楚,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能帮你提前发现路上的危险。

不仅如此,它还配了4D毫米波雷达,甚至在车屁股后头,还给你加了一个固态激光雷达。

这么一来,车的前后左右,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地被各种高科技传感器保护着。

再配上华为最新的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说,只要是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它在很多路况下的反应和判断,可能比咱们自己开车还要稳妥和安全。

说了这么多,这么一台浑身都是“黑科技”的车,得卖多少钱呢?

预售价格公布了,25.8万元起步。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相当有竞争力。

你想想看,在同一个价位的纯电SUV里,能把智能驾驶硬件给到这个程度的,基本上是凤毛麟角。

智界R7预售惊艳,20万起售引爆市场,李想回应i8风波-有驾

所以,虽然智界R7没有像小米汽车那样,创造出几分钟订单破几万的销售神话,但它在开启预售短短8个小时里,也拿到了超过2万台的“小订”订单。

这个成绩其实非常有含金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会选择智界的用户,很多都不是图一时新鲜、追个热度就下单的,他们往往是冲着华为强大的技术背景去的,更看重的是长期的使用体验和产品的可靠性。

这些人买车前会做很多功课,所以他们的选择,代表了市场对这台车技术实力的一种认可。

只要第一批车主用下来,口碑不错,那这台车后续的销量基本上就稳了。

聊完了顺风顺水的智界,咱们再把目光转到最近有点“水逆”的理想汽车。

这里得先纠正一下原文里的一个说法,最近让理想汽车陷入巨大争议的,并不是什么“i8”,理想目前也没有这个型号的车。

真正的主角,是他们发布的第一款纯电MPV,也就是那台外形非常独特的理想MEGA。

这台车上市之后,可以说经历了一场舆论上的“暴风雨”。

它那个酷似“高铁车头”的设计,本来是想突出科技感和低风阻,结果却被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修图软件恶意地P成了灵车、棺材的样子,还在各个平台大范围传播。

这种极其恶毒的攻击,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非常注重彩头的中国市场,一下子就让很多潜在的买家心里犯了嘀咕,直接导致MEGA的销量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公司的预期。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网络攻击,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最终还是站出来公开回应了。

智界R7预售惊艳,20万起售引爆市场,李想回应i8风波-有驾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来他的愤怒和无奈。

他明确表示,他们知道这次是有竞争对手在背后操作,而且对方还雇佣了不止一个“水军”团队,进行有组织、有预谋的抹黑。

但是,李想也说,理想汽车不想卷入这种互相泼脏水的“泥潭”,不想变成和对方一样的公司,最终还是要靠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

李想的这番话,听起来其实挺复杂的。

一方面,你能看到一个企业家的克制和格局,他不愿意让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变得乌烟瘴气。

但另一方面,也确实能感觉到,在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恶意舆论时,光靠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可能真的不够。

当然,咱们看问题也要客观。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理想MEGA这次之所以会被人抓住把柄猛攻,除了外部因素,自身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比如,它那个过于前卫的设计,确实挑战了大部分人的传统审美,这本身就给了别人攻击的口实。

再比如,它的定价确实不低,超过了55万元,这让它面对的消费群体更加挑剔。

可以说,理想在如何打造一款能戳中家庭用户痛点的产品上,依然是高手,但在如何应对复杂的舆论环境和进行危机公关方面,这次显然是吃了个大亏,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所以你看,智界R7的稳扎稳打和理想MEGA的艰难处境,正好反映了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两个不同侧面。

一边,是以华为为代表的“技术派”,靠着实打实的核心技术和强大的合作伙伴,造出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的产品,用硬实力说话。

另一边,是以理想为代表的“产品定义派”,他们非常懂得用户需要什么,但当市场竞争激烈到开始使用“盘外招”的时候,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比谁的车跑得快、电池续航长了,更是对一个企业技术储备、品牌形象、营销策略甚至是危机处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这种激烈的“内卷”,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从长远来看,也正是在逼着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变得更强、更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