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推版唐DMI:续航的盛宴,细节的妥协
比亚迪听劝。
把唐DMI的电池包续航拉到170多公里。
纯电通勤一周。
续航焦虑?似乎烟消云散。
但掀开华丽的袍子。
细节里藏着虱子。
一场关于“进步”的辩证。
开始了。
怀挡:优雅还是别扭?
老款电子档把。
往前推是D挡。
往后拉是R挡。
逻辑清晰。
肌肉记忆自然形成。
加推版换成怀挡。
旋转。按压。
方向盘右下侧一小杆。
中控台整洁了。
空间节省了。
代价呢?
高速上。
老车主下意识往后一拉——差点误触。
雨天戴手套。
阻尼感模糊。
总得低头确认挡位。
习惯被重新教育。
科技感有了。
顺手感没了。
水杯架:手机占了水的位置
中控台重新布局。
水杯架从驾驶位前方。
挪到中控按键后方。
方向盘和档把之间。
一瓶矿泉水立在那儿。
调空调。手肘蹭到瓶身。
按导航。手指绕开杯架边缘。
别扭。卡手。
设计师或许窃喜:手机专属卡槽终于有了。
可喝水成了高难度动作。
日常便利为“创新”让路。
车载冰箱:豪华的鸡肋
副驾手套箱变成6.6L冷暖箱。
-6℃到50℃可调。
宣传语动人:“长途保鲜饮料水果”。
现实骨感。
两瓶矿泉水就占满空间。
保温饭盒?婴儿奶瓶?塞不进去。
老车主怀念那个深手套箱。
行驶证、充电线、零食袋。
随手取放。
现在为了偶尔的冷饮。
牺牲了每天的储物便利。
更别说冰箱耗电。
对电池是额外负担。
华丽配置不总是实用。
电池包凸起:续航增长的暗面
26.6度大电池。
续航提升50公里。
代价是底盘中间微微隆起。
小拇指指节的高度。
城市路况或许无忧。
乡下坑洼路面。
“哐当”一声。
磕在路沿石上。
心惊胆战。
电池包变大。
散热和结构强度需要空间。
但剐蹭风险实实在在增加了。
续航的数字光辉下。
通过性暗藏隐忧。
USB接口裸露:方便的代价
老款第二排USB口有盖板。
防尘。防熊孩子乱戳。
新款盖板取消。
接口直接暴露。
充电方便了。
灰尘、水汽、玩具车的攻击也方便了。
针脚弯了。
充电稳定性受影响。
为了简化而牺牲保护。
结论:进步还是妥协?
加推版唐DMI绝非一无是处。
175公里纯电续航是真香。
通勤一周一充。
周末短途出游从容。
云辇-C系统适应路况。
TBC爆胎控制系统提升安全。
但比亚迪的“反向操作”提醒我们:
技术进步≠体验提升。
若你纠结于这些细节。
不妨看看清库存的老款。
优惠一两万。
115公里续航或许够用。
水杯架顺手。
档把熟悉。
底盘平整。
有时候,“过时”的才是更适合的。
买车终究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工具。
续航数字耀眼。
但每天的手感、便利、安心。
才是真正陪伴你多年的温度。
去4S店试驾吧。
亲手放一杯水。
转一转怀挡。
蹲下看看底盘。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