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丰田?
作为已经连续很多年的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第一,丰田是日系车的最重要的擎天巨柱,是全球化产业链中,最成功的布局者。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观感可能显得更为立体。在丰田的众多出行工具中,你可以从任何你想要的细分市场中,选择到一款完全符合该细分市场定位的产品。从行政到家用,从豪华到经济,甚至是运动与性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消费者一直将丰田产品视为购车清单中的一个重要选项。也是海外汽车品牌中,最具竞争力的一支。
但丰田,似乎并没有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他们一直在做的,除了在中国市场上提供更好的产品之外,更希望能够真正融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认可并信赖的品牌。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何为丰田的“中国味道”?
中国之味,从“引入者”到“同路人”
如果要为丰田在中国的故事设定一个时间刻度,那么“61”和“20”这两个数字恰到好处。今年,是丰田与华结缘的第61个年头;今年,雷克萨斯品牌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个年头。
这61个年头丰田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从单纯的进口产品,到后来的与中国车企共建合资公司。再到如今,丰田体系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在上海成立了新公司。可以说,丰田用了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深深扎入了中国的土壤之中,并将自身基因与中国市场逐步融合。
时间是最好的标尺——六十余年从“引入者”到“同路人”,丰田在中国不再只是一个跨国汽车品牌,而是成为中国汽车生态的深度参与者。今年进博会丰田作为八届参展的“全勤生”, 展台的主题是“立全球 更中国”,正是这种角色转变的最好注脚。
尤其是今年成立的“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可以看作雷克萨斯真正意义上的“落地时刻”。这家新公司不仅代表着雷克萨斯开始在中国“造车、研车”,更意味着丰田在新能源时代不再满足于输入技术,而是要与中国一起重构产业链。
在本次进博会上,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首次以沙盘形式对外展示公司全貌。通过沙盘我们看到了丰田全球最领先的工厂落成之后的样貌,氢能源应用、碳中和工程、环境友好,为实现“Best in Town”而努力。
不仅如此,就在今年上半年丰田对外官宣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正式开始落地。这一全新的研发模式,让中国工程师首次站到了产品定义的核心位置,依托中国的研发人员与工程师开发技术和产品。
对于丰田而言,给予研发更大的自由度,不单单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肯定,更是体现出企业对于好产品、好技术的虚心接受和不懈追求。
更重要的是,丰田绝不是一个只做产品,只卖产品的公司,因为丰田的“中国味”,并不止于产业层面。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丰田尚未在中国大规模投产,却已提前开启公益篇章。从“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的科研合作,到丰田隆化可持续发展乡村项目;从交通安全活动,到“无碍更有爱”福祉公益项目等活动,丰田几乎以一种“陪伴式”的姿态,参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细节。
毫无疑问,如果说什么是长期主义,那么丰田这样全方位的接近,润物无声的参与,就是一个品牌真正要深耕一个市场的长期主义根基。
六十余年的故事,续写至今,不再是“丰田在中国”,而更像是“与中国同行的丰田”。
探寻科技之味,多路径策略的“中国解法”
我们知道,从几十年前的普锐斯开始,丰田便引领了电动汽车商业化、市场化的浪潮。随后他们并没有押注“单一路径”,而是选择另一种姿态——Multi-Pathway多路径新能源技术解决方案。
这种多路径新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是丰田对于市场变化、技术路线前景的深度解读、精准剖析,以及全面介入。
究其本质,这样的操作模式是一种对复杂现实的尊重。丰田深知,不是所有市场都能用同一个答案解题。对于中国市场,丰田的“解法”更像是一种系统性思维——既要稳,也要深。
从bZ5、铂智3X到铂智7,丰田的新能源矩阵开始具象化。bZ5以“丰田超感时空舱”的定位,成为情侣、朋友出行的绝佳伙伴。
铂智3X作为丰田首款智能纯电SUV,专为家庭打造,是一家人出行的舒心之选。
作为丰田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是与中国本土智慧科技共同研发的集大成之作。
此外,丰田的科技观,不在于抢跑,而在于“站稳”。
比如,在本次进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量产版L4级无人驾驶铂智4XRobotaxi,是与小马智行联合开发的。这款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新产品,配备全球首个搭载4颗Orin-X芯片的L4级Robotaxi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的,是另一条能源赛道——氢能。
在此次的进博会上,丰田展示了搭载TL Power 300燃料电池系统的49t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同时还展示了TL Power 150系统,以及全新开发的“可更换式储氢系统”。这些都是体现了丰田对未来能源多元化的理解。
融合人文之味,让移动自由惠及每个人
丰田对技术的理解,最终都指向一个关键词:Mobility for All——为了所有人的移动出行自由。
听起来像口号,但在丰田的逻辑里,这是一条可验证的路径。
比如丰田在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埃尔法福祉版(上市准备中)、RAV4荣放(福祉试作版)两款福祉车。埃尔法福祉版(上市准备中),是一款7 座豪华福祉车型,搭载电动升降福祉旋转座椅,专为高端用户提供更奢华的无障碍出行体验。
RAV4 荣放(福祉试作版)基于行动不便人群反馈的意见打造,选择更受欢迎的SUV 车型进行无障碍化探讨,力求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丰田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老龄人口和特殊需求群体的社会,这类车型正好对应了“现实痛点”,而非实验室式的理想假设。
这也是丰田的另一种“中国味”,即研发不再是封闭的,而是“用户需求就是研发方向”。
与此同时,丰田的“GR系列”——那个让人血脉偾张的运动支线,也在这场人文逻辑中找到了位置。全新进化版GR YARIS,这台拥有纯正赛道血统的小钢炮,在全球收获超过5万名车主,它的存在告诉我们:技术并不只有冷峻和理性的一面,它同样可以充满激情。
味型丰富的“中国味”,丰田的“深耕逻辑”
在新能源时代的喧嚣里,丰田的节奏几乎显得不那么普遍。
它不喊口号、不急转弯,也不刻意追求“高增长神话”。但如果你拉长时间轴,会发现这恰恰是一种努力深耕,绚烂绽放的力量。
丰田的“中国味道”,不是某款车型的畅销,也不是一次展台的热闹,而是那种长期浸润后的气质改变。
如果说“味道”是一种形容词,那丰田的中国味,更像是一种融合的状态。既有日本制造的精确与谨慎,也有中国市场的开放与速度;既有对技术边界的克制,也有对人文情怀的温度。
从技术上看,它不断将全球技术体系与中国研发力结合;从市场上看,它以“做当地最好的企业公民”为准绳,重新定义了跨国品牌的本土化逻辑;从社会层面看,它用数十年的公益积累,将企业与社会的发展绑定在一起。
在“立全球 更中国”的主题下,丰田的实践并非单向输入,而是一场双向进化。它既把全球先进技术带进中国,又在中国重新定义丰田,乃至整个汽车工业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