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打响阵地战,30万级纯电无人区,全新顶配空降

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挺有意思的,说的是理想汽车。

这家公司新出了一款叫理想i8的纯电车,结果刚上市一个星期,就自己把价格和配置给改了,而且是往更实惠的方向改。

这事儿在咱们普通人看来可能觉得挺奇怪的,新东西刚卖怎么就变了?

是不是卖得不好心慌了?

理想i8打响阵地战,30万级纯电无人区,全新顶配空降-有驾

但你要是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背后门道还挺深,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家车企不一样的地方。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

7月29号,理想i8正式发布,当时公布的方案是,这车分三个版本,叫什么Pro、Max、Ultra,价格从三十四万九千八起步。

这套路咱们都熟,就跟买手机一样,有标准版、高配版、顶配版,让你根据自己的腰包和需求来选。

发布会开完,效果也挺好,据说一下子就收到了超过三万个意向订单,就是那种交了点小钱,表示我有兴趣买的单子。

按理说,这开头算是开门红了,可问题偏偏就出在这三万多名准车主身上。

大家交了钱之后,并没有马上就确定最终要买哪个版本,反而是集体开始观望和犹豫。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发现这个选择题有点难做。

不少人去买理想的车,就是冲着他们家那套“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舒适体验去的。

结果一看配置单,傻眼了。

你想想那个场景,一个想买车的家庭,夫妻俩坐下来研究,发现自己最想要的那个车载冰箱,必须得上中配的Max版才有;而孩子们念叨了一路的后排小电视,又可能被捆绑在另一个配置里,不能单独加钱选。

这么一来,消费者心里就开始打鼓了:“我就是想要个冰箱,难道非得为它多花好几万,买一堆我可能用不上的功能吗?”这种感觉很不爽,好像被厂家牵着鼻子走,想买到心头好,就得被迫接受一个打包好的套餐,自由度很低。

于是,抱怨声、讨论声就在网上和车主群里传开了,那三万多个订单也就迟迟没有转化成真正的锁单。

这下子,压力就给到了理想汽车这边。

换做是很多传统车企,碰到这种情况,可能就开会研究、市场调研,然后等个半年一年,到“中期改款”的时候再统一调整。

因为改一个配置,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生产线要调、供应链要重新谈、全国那么多家店的宣传资料和销售话术要全部换掉,工程量巨大。

但是理想这次的反应速度,着实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到了8月5日,理想汽车直接发了个公告,宣布了一个堪称“雷厉风行”的决定。

他们把原来那三个复杂的版本直接砍掉,只留下一个版本,而且这个版本就是之前的中高配Max版,直接定位成“标配就是顶配”。

更关键的是价格,不但没因为配置升了而涨价,反而还降了一万块钱,变成了三十三万九千八。

理想i8打响阵地战,30万级纯电无人区,全新顶配空降-有驾

之前大家纠结的冰箱、好音响、空气悬架,现在通通都是标配,你不用选了,直接给你。

唯一留给你自己决定的,就是那个后排小电视,你可以根据自己家需不需要来另外花钱选装。

这一招实在是太干脆了。

它一下子就解决了所有潜在车主的烦恼。

你不用再做选择题了,也不用算来算去了,理想直接给了你一个他们认为的“最优解”。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理想听进去了消费者的抱怨,而且是用最快的速度给出了回应。

这种“听劝”的态度,并且能快速行动,在汽车行业里确实不多见。

这背后说明理想的内部沟通和决策流程非常高效,不像一些大企业那样层层审批,反应迟钝。

他们更像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快速收集用户反馈,然后迅速迭代自己的产品。

那么,理想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讨好消费者吗?

当然不全是。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市场策略。

咱们来看看理想i8所在的这个市场,就是三十万到四十万价位的纯电动SUV。

这个价位听起来竞争很激烈,有特斯拉的Model Y,还有蔚来、小鹏等一众国产品牌。

但你仔细看销量数据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这个区间里,除了特斯拉Model Y能做到月销量七千多辆,算是一枝独秀之外,其他所有的车,每个月的销量都很难稳定地超过四千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这个价位,消费者虽然选择很多,但缺少一个能像Model Y那样,让大家觉得“买它准没错”的爆款产品。

市场看似饱和,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

理想这次调整i8的策略,就是精准地瞄准了这个机会。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i8打造成这个价位里,继Model Y之后的另一个“闭着眼都能买”的选择。

理想i8打响阵地战,30万级纯电无人区,全新顶配空降-有驾

他们怎么做到呢?

靠的就是两点:一个是极高的“价值感”,另一个是极强的“确定性”。

什么叫价值感?

不是说便宜,而是让你觉得花这个钱特别值。

三十三万多,你买到的是一台中大型SUV,空气悬架、智能驾驶、车载冰箱、高级音响这些在别的车上往往是顶配才有的东西,它全都给你了。

这种“入门即豪华”的感觉,会让消费者觉得占了便宜,物超所值。

什么又叫确定性?

就是帮你消除了选择的烦恼。

就一个版本,一个价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套路。

你只需要判断,这台车是不是你想要的,而不用再纠结于各种配置的排列组合。

这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可以说,理想是回到了自己最擅长打的仗上,用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大单品”来冲击市场。

当然,i8这台车对于理想的意义,还远不止是多卖几辆车那么简单。

我们都知道,理想之前靠着增程式电动车,也就是那种既能充电又能烧油的车,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很多家庭用户的首选。

但在纯电动车这个赛道上,他们还需要证明自己。

之前推出的那款五十多万的MEGA,更像是在展示技术实力和品牌高度,而i8才是真正要扛起销量大旗,为理想在纯电市场打开局面的关键棋子。

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理想今年的业绩,更关系到大家对理想纯电技术和产品能力的信心。

而且,在i8的背后,是理想一整套的长远布局。

比如,i8上第一次搭载了理想最新的智能驾驶技术,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用户使用来不断优化和验证。

再比如,理想已经在全国建了超过三千座自己的超充站,这些充电桩建好了,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理想纯电车去用,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还有,理想每年投入几十亿搞研发,这些钱花出去,最终都要体现在产品上,让消费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i8,就是所有这些技术和投入的一个集中展示窗口。

它卖得好,就证明理想的纯电路线走对了,后续再推出其他纯电车型,也就有了更足的底气。

所以说,i8这步棋,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价格和配置调整,实际上是理想在纯电市场打响的一场关键战役。

从目前这个“听劝”又果断的开局来看,他们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起跑位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