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牌的汽车巨头,刚上市的第一天市值就突破了 1800 亿,还狂揽了 4500 亿的营收,一下子市值直冲 2000 亿大关。这匹“黑马”到底是谁?为何老总在上市钟声敲响时激动得都落泪了?要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们足足等了 21 年,这 21 年里又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艰辛与辛苦。
答案揭晓啦,这家“赢麻了”的车企就是奇瑞!9 月 25 日那天,港交所的钟声一响,奇瑞终于成功登上了资本市场,这一刻,奇瑞的老总尹同跃再也忍不住,眼眶都湿润了。谁能想到,从筹备上市到最终梦想成真,奇瑞竟走了整整 21 年,期间不仅要应对新能源转型的浪潮,还得攻克高端化的难题,更别提企业“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三关卡一扛就是挺过来了,最终交出了一份让人耳目一新的满分答卷!
这几年来,奇瑞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抢眼。从 2022 年到 2024 年,仅用两年时间,它的销售额就从 926.18 亿元飙升到接近三倍, 在汽车圈儿里,这样的增长速度绝对算得上领先者。更令人震惊的是,2025 年一开局,奇瑞就掀起了一股“700 亿巨浪”,短短三个月的营收竟然达到了 2022 年全年的七成,这样的赚钱速度,真是让人直呼厉害!
到了海外市场,奇瑞表现得也挺抢眼。2025 年初,他们的出口车辆已经达到了 25 万辆,光这部分就带来了 262 亿元的收入。换句话说,每卖出 4 辆车中,就有差不多 1 辆是卖到外头的,这样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国内品牌里可算是不多见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样耀眼的成绩背后,是奇瑞经过二十多年的波折,才终于走上上市之路。这一段历程,比起最终成功敲钟,还要耐人寻味得多。
奇瑞能走上上市这条路,真是中国汽车企业闯出一片天的“持久战”啊,坎坷不少。早在 2004 年,奇瑞就已经在准备上市了,过程一切似乎都挺顺利,但没想到因为和上汽的股权争端,这个计划只好暂时搁置,第一次冲刺上市就这么泡汤了。
可是奇瑞并没有放弃上市的念头,到了 2007 年,它又卷土重来,重新启动了上市计划。可偏偏命运总喜欢开玩笑,这次又撞上了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市场环境一下子变得糟糕透顶,奇瑞的上市努力再次泡汤,第二次冲刺也没成功。
到了 2016 年,奇瑞换了个办法,打算通过接手海螺型材实现借壳上市,大家都觉得这次稳稳当当,没啥问题。不过没想到,因为被判定没有新能源造车的相关资质,这个计划也突然止步,第三次冲刺依然失败收场。
连续几次失败并没有把奇瑞打倒,反而让它更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从那时候起,奇瑞下定决心要在新能源市场闯出一片天。到了2017年,奇瑞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这款车一上市,立刻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那年,奇瑞把年度销售目标定为3万辆,结果到年底,总共卖出了36882辆,远远超过预期,也因此成为2017年微型电动车市场的“热点车型”。
这次初战得手,让奇瑞对在新能源领域深耕的信心更足了,开始加大力度投入到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制造。把产品上的难题解决之后,2022年,奇瑞又打算上市,可没想到,股权问题又成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原来在2018年,奇瑞引入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结果导致各大股东的股权关系变得扑朔迷离,上市计划也因此再次搁浅了。
到2025年,局势出现了转机,股权整理和业绩的大幅提升给公司带来了新希望。控股方在那年1月推动了股权下沉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彻底破解了“最后一公里”的股权难题,也为奇瑞进军资本市场铺平了道路。到了今年2月,奇瑞再次递交了港交所的上市申请,这次,终于拿下了成功的一票!
上市之后,奇瑞的表现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在全球前20大车企中,它的业绩增长速度名列第一,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全球销量都突破了30%。最终,奇瑞以每股30.75港元定价,筹集到91.4亿港元,市场反应热烈,认购火爆异常,超额认购达到238倍,刷新了2025年港股新股的认购纪录。奇瑞经过了21年的拼搏,终于迎来了上市的那一天,这个“敲门砖”帮它顺利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看到这一切,尹同跃从青丝到白发,长久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激动落泪,也在情理之中。
要说尹同跃和奇瑞的缘分,那得追溯到 1980 年。当时他的眼光挺独特,选择报考了安徽工学院的汽车专业,毕业后顺顺利利地就进了一汽。按理说,他本该在一汽干到退休,可到了 1996 年,安徽启动了“951 工程”,尹同跃响应故乡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怀揣“造中国人自己的车”的梦想,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刚起步搞汽车,那阵阵境遇实在不咋地,尹同跃的工厂场地不过几间破旧的小草房。夏天再热,也挡不住他对造车的那份热情;冬天再冷,也动摇不了他的坚守。尹同跃和团队众志成城,一起描绘着奇瑞的宏伟蓝图。一开始建厂,他买了英国的二手发动机,还特意花大价钱请外籍工程师,确保发动机能成功点火。不过没想到,这些二手设备都锈迹斑斑,外籍工程师也态度漫不经心,试了又试,终究都以失败收场。
就在这关键时刻,尹同跃果断做出决定,换掉外国工程师,亲自带领团队奋战那难题。那段时间,他们日以继夜,心无旁骛,专注于攻克发动机装配的难题。经过努力,到了1999年4月27日,奇瑞的第一台发动机终于下线了,点火的那一刻,“轰”的一声,发动机开始运转,汽车的“心脏”也算正式跳动起来。这一突破,终于让尹同跃的造车梦想变成了现实。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虽然电动汽车方便且划算,但续航能力一直被人们喊作是硬伤。到了2023年,正值新能源浪潮汹涌澎湃之际,尹同跃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出了一套独特的混合动力技术。在满油满电的极限测试中,奇瑞“风云”系列车型一路领跑,续航里程竟达到了1624公里!靠着这项混动黑科技,奇瑞不但大大超出了行业的预期,还强势宣布自己再次稳坐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宝座。
在技术攻关方面,尹同跃一直坚持不断努力,带领团队研发出了9款“中华芯”十佳发动机。这个在技术层面上让奇瑞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尹同跃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也早早开始动手。早在2001年,奇瑞的首批风云轿车就开到中东,正式开启了出口大门。接下来几年,奇瑞的出口量节节攀升,据统计,当时出口总数已经达到9.2万辆,这几乎占据了当时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一半。到了2024年,奇瑞的出口业绩更是亮眼,中国每卖出5辆汽车,就有1辆是“奇瑞造”。一直保持低调的奇瑞,其实早已“暗中发大财”许久了。
不过,虽然成就瞩目,但奇瑞背后的隐患也不能忽视。业内人士说,奇瑞内部还存在不少结构性难题。比如说,新能源转型的速度有点慢,整体毛利率也偏低;另外,高端品牌的销售额开始下降,市场的溢价能力不太强,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
财务压力可就排在首位了。从招股书上看的话,奇瑞的资产负债率虽然从2022年的93%降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89%,但这个比例仍然高出不少同行,财务方面的风险不容小觑。
在高端市场这块,奇瑞的表现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比如说,它的高端子品牌星途,2025年1月至8月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少了3.84%,就连最核心的那款车型,到了2025年8月,也就卖出了115台,成绩实在不算太理想。一直以来,奇瑞凭借“高性价比”这个标签深入人心,但这也把它的步伐限制住了,想进入高端市场,品牌升级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啦。
奇瑞的盈利模式也出现了不太平衡的情况。2025年某个季度的毛利率只有12.4%,比2024年的13.5%还要低,远远比不上比亚迪的20.1%毛利率。意味着它的盈利能力还有挺大的提升空间。让人更担心的是,现在哪主要销量还是燃油车,虽然奇瑞在新能源这块早有布局,但发展速度实在赶不上行业的步伐,说白了,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2024年,奇瑞的新能源车销量达58.36万辆,比去年增长了两倍多,虽然看上去增速挺快,可跟比亚迪的400万辆销量一比,那差距真是大得惊人,一下子让奇瑞黯然失色不少。
还好,这次上市募得的钱,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奇瑞当前的一些难题。而且,奇瑞也已经清楚了接下来要冲刺的方向。未来,奇瑞打算把60%的募集资金用在研发上,2025年还会推出不少新车,涵盖燃油车和电动车两个方面,目的是让产品线更加丰富多样。
关于海外市场,奇瑞打算把20%的募集资金用在海外业务扩展上。企业走向全球,这是每个车企都必须走的一步,奇瑞希望通过国际布局,不仅能避开一些贸易壁垒,还能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它接下来要重点实现的目标。
除了提升自身实力,奇瑞还准备在品牌塑造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借助技术输出来重新定义品牌价值,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若奇瑞能把资本市场的优势转变成技术力量和品牌实力,那么它就有机会在新能源和国际化的大势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取得更大的突破。
如今对奇瑞来说,成功上市不过是漫长征途上的起点,接下来还会遇到不少难题。这个话题在网上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大家的看法五花八门,各有不同。
有网友为奇瑞感到挺欢喜: “奇瑞真是不容易啊,花了21年才终于上市,现在终于迎来发展高峰,真替它高兴!希望今后奇瑞在新能源方面越走越远,带出更多优质的汽车。”
也有网友打理性分析:“奇瑞虽然目前表现不错,不过高端化和新能源转换的事儿还是得放在心上。星途销量明显下滑,要是不赶紧想办法解决,将来在市场上就越发困难啦。”
有人对奇瑞的未来寄予厚望:“奇瑞在技术方面一直很扎实,这次上市筹资金,要是把钱都花在研发上,肯定能取得更大突破。再说它在海外市场表现不错,这可是个很大的优势哦。”
一些网友也觉得压力不小:“现在新能源车的江湖真热闹,比亚迪、特斯拉都挺厉害,奇瑞想在这儿闯出一片天,可得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车,否则就容易被甩下。”
奇瑞从21年前开始的长跑,不仅代表了一家企业的奋斗历程,也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刚起步时走得挺艰难,现如今在资本市场逐渐展现实力,奇瑞的成长告诉我们,坚守和创新才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关键动力。虽然未来还会遇到不少挑战,但相信只要奇瑞保持技术为核心,不断打磨产品和提升品牌形象,就一定能在汽车行业变革的浪潮中闯出自己的天地。毕竟,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离不开像奇瑞这样的老牌车企,用执着和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汽车的风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