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车12年,才明白车子经常开跟长期不开差距明显,都是吃亏的经验
大家好,我是小李,一个和汽车打了12年交道的普通车主。从第一辆代步小车到如今家里的第二辆车,我自认为对养车也算有了一些心得。但说实话,这些经验,很多都是“学费”换来的。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车,到底是天天开损耗大,还是长期不开损耗大?按常理推断,东西用得越多,坏得越快,这不就跟咱们的手机一样嘛?主力机用个两三年就卡了,备用机放两年拿出来照样能打。可车,偏偏是个例外!我就是吃了这个“常识”的亏,才深刻体会到,车子不是用坏的,而是放坏的。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但如果你也有一辆“吃灰”的爱车,那今天这篇文章,可真得好好看看了。
去年开始,因为工作变动,我的车有好几个月没怎么开。结果有一天,送孩子上学,熄火再启动,嘿,打不着了!电瓶直接“趴窝”。这事儿给我敲了警钟。回想起来,我之前那辆车,一年跑两万公里,电瓶用了整整9年!为啥?因为我天天开,每次一启动就是二三十公里,电瓶充得足足的,根本没机会亏电。可现在这辆车,停了几个月,电瓶再不给力,直接就给“饿”死了。这还只是开始,长期不开的车,问题远不止电瓶这么简单。
先说说这电瓶,它可是车子的“心脏起搏器”。经常开的车,只要不是有熄火后长时间听歌、等人这种坏习惯,每次启动后跑个十来公里,电瓶基本不会出啥大问题。但那些长期停放的车呢?电瓶会自己慢慢放电,时间一长,电量耗尽,极板就会硫化,寿命大大缩短。我堂弟的车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停在老家,半个月开一次,去年换的电瓶,今年刚过质保期又打不着了。为了保住我这辆车的电瓶,我特地买了个12V的充电器,隔三差五就得给它“喂点电”。你说这多麻烦?所以啊,与其花钱买充电器,不如直接把车开出去溜达一圈,省心又省钱。
再说轮胎,这玩意儿看着结实,其实也是“玻璃心”。轮胎是橡胶做的,长时间停放,一个地方老是受力,就会变形。你有没有发现,停久了的车,轮胎接触地面的地方会变得扁扁的?这就是“胎压异常”导致的“胎壁疲劳”。更可怕的是,一旦轮胎缺气,哪怕没完全瘪下去,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停放,轮胎内部的帘布层和钢丝会因为受力不均而受损,时间一长,就像山上的石头被风化一样,出现龟裂,最后只能报废。我那辆放了三年的车,四个轮胎全换了,这钱花得,真是心疼。所以,别以为不跑路就能保护轮胎,恰恰相反,让轮胎“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养。
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橡胶件”,比如发动机舱里的正时皮带、机脚垫、各种油封和水管,它们都怕“静”不怕“动”。这些橡胶部件需要在车辆运行时,通过正常的挤压和回弹来保持弹性和韧性。一旦长时间停放,橡胶会加速老化、变硬、开裂。特别是正时皮带,这玩意儿一旦在行驶中断裂,发动机分分钟“顶气门”,那维修费可就不是小数目了。我那辆三年没怎么开的车,最后不光换了轮胎,正时皮带也得换,这都是“放”出来的毛病。车子就像人,需要“新陈代谢”,长期不动,内脏(零部件)都会出问题。
最后说说车漆。很多人觉得,车不开,不刮不蹭,车漆肯定能保持得更好。还有的人,给车套个车衣,以为万事大吉。我以前也这么天真,结果呢?套了车衣的车,风一吹,车衣跟车漆来回摩擦,全是“太阳纹”;露水一来,车衣里外都湿,灰尘和水汽混在一起,把车漆弄得脏兮兮的。而不开车呢?树叶、鸟屎、灰尘,全堆在车上,尤其是挡风玻璃下面的排水槽,塞满了落叶,一下雨,水排不出去,顺着缝隙往里渗,时间一长,车漆提前老化,密封条也容易发霉。反观那些经常开的车,高速行驶时,风就把大部分灰尘吹走了,下点小雨还能当“天然洗车”,反而能保持干净。所以,车漆的保养,不是靠“躲”,而是靠“动”。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买车容易养车难,但养车的关键,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做保养,而在于你是否让车“活”起来。车子是机器,但更像一个需要陪伴的伙伴。你总不带它出去“遛弯”,它能高兴吗?能健康吗?答案显而易见。现在很多人买车,一年开不了几千公里,过年回趟老家才用一次,平时就在车库“睡大觉”。这样的车,开几年下来,状况可能还不如一个天天开的老车。所以,在决定买车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用车需求。如果不是刚需,或者确定自己开得少,那真得好好考虑一下,这笔钱花得值不值?毕竟,养一辆车,不仅仅是加油保养的费用,更是它“被使用”的价值。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一辆车,是开坏的,还是放坏的?你的爱车,是“运动健将”,还是“宅男”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