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因为“美食”话题爆火,一边是鸿蒙智行的用户中心被车主们戏称为 “鸿蒙大酒店”,凭借免费且丰盛的餐饮服务、贴心的车辆检测以及舒适的休息环境,在车主群体中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另一边,特斯拉宣布开设具有超充服务的餐厅,将充电与餐饮娱乐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这两个车企与餐饮跨界的案例,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汽车行业中激起层层涟漪。
事实上,汽车品牌提供餐饮服务并非新鲜事。早在多年前,不少豪华品牌 4S 店就已配备茶水间、简餐区,甚至提供自助餐。但这些服务往往沦为 “面子工程”:菜品常年是速冻点心配速溶咖啡,服务人员态度敷衍,更像是完成 KPI 的附加项。车主们对此心知肚明 —— 所谓的餐饮服务不过是 4S 店抬高维修溢价的伪装,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被动且缺乏诚意的服务,不仅未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反而加剧了 “4S 店套路深” 的刻板印象。
鸿蒙智行的 “大酒店” 模式,恰恰打破了这种行业积弊。全国超 600 个用户中心中,200 余家提供的免费餐饮绝非敷衍了事:内蒙古的烧麦配奶茶、深圳的椰子鸡煲、广州的双皮奶、四川的辣兔,每日更新的地域特色菜单堪比连锁餐厅。更关键的是,这些服务与维修、充电形成了有机闭环 —— 车主预约保养后,会收到包含当日菜品的到店提醒;等待期间可通过 APP 查看车辆维修进度,闲暇时还能参与门店组织的车主沙龙。这种将服务从 “附加项” 变为 “核心体验” 的转变,让用户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愉悦。这种 “诚意可视化” 的服务,自然引发了社交平台的自发传播。
特斯拉开设餐厅的举动同样引人注目。首家餐厅位于洛杉矶好莱坞,集餐厅、汽车影院和超级充电站于一体,在这里,车主可以一边充电,一边享受美食,还能观看电影,将原本枯燥的充电时间转化为愉悦的休闲时光。餐厅的复古未来主义风格设计,以及提供的特色餐食和特斯拉品牌商品,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形象。特斯拉表示,若试点成功,将在全球主要城市推广这一模式。
这两种创新服务模式的出现,反映出汽车行业正在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型。在汽车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优质的服务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通过提供独特的服务体验,汽车品牌不仅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增加品牌曝光度,吸引潜在消费者。
靠“餐饮”出圈,对车企来说是附加值,是增值项,本质上是产品力与品牌力的综合纬度中的锦上添花,用户首先认可的是车企的产品与技术。在此之外强化服务,打造“六边型战士”带来的出圈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时,从 “鸿蒙大酒店” 到特斯拉餐厅,我们看到了汽车行业在服务创新上的无限可能。当服务从 “不得不做的义务” 变为 “主动创造的价值”,当用户从 “被营销的对象” 变为 “被珍视的伙伴”,整个行业才算真正完成了从机械交易到情感连接的跨越。在反内卷的趋势中,为用户提供出色的服务不仅不是内卷,而应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未来,随着更多车企加入服务竞争的行列,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优质、多元的服务,而这也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文|记者 刘佳宁
图|受访者供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