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消费下滑,合资油车降价潮下的用车日常
这两年开车去加油站,总觉得气氛不太一样。以前排队都能等出火气来,现在加油站冷清不少。我上周末还跟老王(我们小区那个修理铺的师傅)闲聊,他说2024年头半年,全国汽油总消耗比去年少了7个点多,数据是中石化那边出来的。其实不用看数字,我身边好几个亲戚都把家里的老轿车换成电动了,有一个甚至买了辆插混,说是市里通勤基本不用碰汽油。
但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合资品牌——你别说豪华品牌,就连一向牛气哄哄、配置一项项往上堆着卖的德系、日系,都开始主动降价。记得前年丰田凯美瑞还要加钱才能提现车,现在三四万就能砍下来。宝马有款原本落地32万左右的小型SUV,现在二十出头就能开回家,这种事放在前几年根本想不到。
我表弟去年年底买了一台新凯美瑞,还带主动刹停和自适应巡航这些,以前都是高配才有的小玩意儿。他直呼“良心”,可没想到过几个月价格又掉了一截,把他心疼坏了。不过也真怪不了谁,这波新能源冲击太猛,用他的话讲,“不是咱挑便宜,是市场变天。”
不过奇怪的是,大家都在说用油量下降、燃油车价格大跳水,可每次去加满一箱92号还是肉疼——印象里五块钱以下已经成传说。有一次微信群里有人发票据截图,说哪哪突然降到4.9元,其实后来证实是假消息。一位做物流的大哥吐槽:“现在运输成本一点没减轻,加满箱还是得掏近五百。”
为啥这样?听修理厂师傅分析,其实原油这东西不像外行人想象那么简单,不光炼成汽油,还被拿去做塑料、橡胶,还有各种工业原材料。“真正赚钱不是靠咱们小汽车主,每天跑工厂订单才是大头。”疫情那会儿全球工厂歇菜,中石化、中石油亏惨了,可现在工业复苏,对原材料需求又涨起来,所以即使马路上的私家燃烧量少点,对整体影响有限。
我顺嘴问起将来会不会像早些年那样出现低于5元时代,邻居张叔摇摇头:“你看吧,只要工业不停摆,该贵还得贵。”他搞建材生意,经常接触这些行情,也算半个内行。他还提到最近看到的数据,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0%,新上市车型几乎全推电驱或混动,但传统能源行业结构调整慢,短期内难见大变化。
还有件趣事,上月陪朋友去试驾纯电SUV时销售偷偷嘀咕一句,“以后纯燃烧机怕是越来越稀罕货”。确实,我朋友圈里好几个老司机都开始琢磨置换补贴和后续保值问题,有人甚至专门打听维修渠道:怕以后零件不好找。据群友爆料,新款部分合资车型连机械手刹这种冷门配置也逐步取消,全改电子驻车,为节省成本也是无奈之举吧。
顺便八卦一下,据某些地区经销商反映,今年部分城市库存压力极大,新进店车辆直接裸价甩卖。有时候刚挂牌的新牌照私家轿跑,一个月不到就挂二手平台,看着挺唏嘘。但反正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愿意等还能捡漏,不急的话再观望半年都有可能更低。当然也有老司机坚持认为“只要动力系统扎实,用十年以上没毛病”,不过养护费倒是真的越来越贵,比如机滤涨价,小众型号轮胎一年翻番……
最后讲个冷知识:其实国内交通领域每年消耗掉70%以上进口原料,而这些资源如果省下来给制造业用,可以创造更多价值。这话当初还是单位请来的能源专家顺口提及,一桌子饭局上聊出来的。不知道未来到底啥时候才能迎来低价时代,不过眼下这股新能源浪潮肯定不会停歇就是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自然分布于正文或末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