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的社交媒体可能都被一个汽车碰撞测试的视频刷屏了。
视频的主角,是比亚迪一款还未正式命名、但被外界普遍称为“夏”的全新MPV。
这事儿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不是因为场面有多么火爆,而是因为它所挑战的测试标准,可以说是直接捅破了行业的天花板。
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准备买一辆家用车,天天要拉着老人孩子出门的人来说,这件事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一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看重的东西——安全。
咱们平时买车,销售会跟你说这车有多少个安全气囊,有没有主动刹车,听起来都挺好,但这些东西到底管不管用,关键时刻能不能保命,我们心里其实是没底的。
汽车厂商们也知道大家关心这个,所以经常会宣传自己的车在各种碰撞测试里拿了多少颗星。
但这里面其实有个门道,很多测试就像是开卷考试,厂家知道要考什么,就在对应的位置做一些加强,以求得一个好分数,这在行业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可这次比亚迪干的事儿,就有点不一样了,他们没去参加那些常规考试,而是自己给自己办了一场难度极高的“摸底测验”,还全程公开,让所有人当评委。
这场测试的名字听起来就挺唬人,叫“全球最严苛超美标追尾后碰测试”。
我们得先弄明白,这个“超美标”到底“超”在哪了。
在汽车安全界,美国的碰撞测试标准是公认的严格,很多车企都把它当成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而比亚迪这次,是直接在美国标准的基础上,自己又加了难度。
具体的玩法是这样的:美国标准的追尾测试,是用一个大约1.36吨重的移动壁障,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去撞击车辆的尾部。
这个力度已经不小了。
但比亚迪的测试,用的是一个重达1.9吨的壁障,而且速度提到了每小时90公里。
可能有人觉得,速度不就快了10公里,重量多了几百公斤嘛,能有多大差别?
差别可太大了。
根据物理学原理,碰撞产生的能量跟速度的平方是成正比的。
简单计算一下,比亚迪这个测试所产生的冲击能量,要比美国标准高出50%还多。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就好比考试卷子,标准考试是100分满分,比亚迪给自己出了一张150分的卷子,而且附加题全是超纲的。
这个测试模拟的,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最惨烈的一种情况:一辆满载家人的MPV在高速上行驶,被一辆失控的大型SUV从后面高速追尾。
这种场景,是所有驾驶者想都不敢想的噩梦。
测试的结果,通过视频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伴随着巨大的撞击声,那台测试车被狠狠地顶了一下,但整个车身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散架或者严重变形。
最让人揪心的第三排,也就是车尾部,结构保持得相当完整。
从车内的摄像头看,放在第三排的假人安然无恙,甚至连座椅都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这意味着乘客的生存空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撞击之后,车辆的油箱没有泄漏,车门也能顺利打开,为救援创造了条件。
这一连串的表现,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和震撼。
它直观地告诉我们,这辆车在设计之初,就真的考虑到了这种极端情况下的乘客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这辆车凭什么能扛住这么猛烈的撞击呢?
这就得说到我们平时看不见的地方了,也就是一辆车的“骨架”。
根据公布的资料,这款车采用了一种叫做“超高强度笼式车身”的结构。
这个名字听起来专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把整个驾驶舱用非常坚固的钢材,像一个笼子一样包裹起来。
当发生碰撞时,车头和车尾这些区域会主动变形、 crumple(溃缩),吸收掉大部分的冲击力,就像拳击手套一样,而中间保护人的这个“笼子”则要尽可能地保持完整,不能变形。
光有好的结构设计还不够,用的材料也得是真材实料。
这台车的车身里,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的使用比例达到了79%,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尤其是在A柱、B柱这些最关键的承重部位,它用上了一种叫“热成型钢”的材料,强度高达1500兆帕。
1500兆帕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它相当于在你的一个指甲盖那么大的面积上,能承受住将近15吨的重量。
这种级别的钢材,因为成本和工艺的原因,以前大多用在一些豪华品牌或者对安全性有特殊要求的车型上。
现在,比亚迪把它用在了一台主打家用的MPV上,可以说是在安全方面下了血本。
当然,仅仅一次追尾测试,还不足以完全证明一辆车的安全性。
比亚迪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还公布了另外几项同样堪称“变态”的测试。
比如,针对MPV车型重心高、容易侧翻的风险,他们进行了超美标的翻滚测试,验证在车辆连续翻滚时,车顶的抗压能力和对车内人员的保护效果。
还有一项测试更是让人心惊肉跳,那就是时速140公里的高速爆胎测试。
我们都知道,在高速上爆胎是极其危险的,车辆很容易失控。
而这台车在140公里的时速下前轮突然爆胎,依然能保持车身稳定,让驾驶员能够平稳地把车停下来,这背后考验的就是车辆底盘的功底和电子稳定系统的可靠性了。
把这些测试放在一起看,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过去,很多车企造车,安全方面追求的是“达标”,也就是国家规定考什么,我就做什么,能拿到合格证就行。
而现在,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开始追求一种更高的标准,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考试,而是要去思考在真实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到底会遇到哪些危险,然后提前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
这种从“应试思维”到“实战思维”的转变,体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看到这样的测试,心里是踏实的。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花钱买到的,不只是一个能移动的沙发和一堆屏幕,更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我们和家人的坚固堡垒。
尤其是对于MPV这种车型,第三排的安全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车型为了空间,会牺牲掉第三排的后部缓冲区域,导致追尾时风险极大。
而这次比亚迪用一场如此公开、如此严苛的测试,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我的第三排,和第一排一样安全。
这种自信和坦诚,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语都更有说服力。
它让我们看到,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用实打实的技术和行动,去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消费者的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