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胜汽车独立运营,专注MPV赛道搅动市场格局
8月末的成都麓客岛,说实话那天太阳有点毒,快手光合大会现场倒是热闹。其实我本来是冲着看老朋友鲍师傅去的——他混汽车圈二十年了,平时嘴碎得很。这次却难得正经,说锐胜汽车单飞这事儿,“你别小瞧,这是真要干票大的。”
北京汽车制造厂那个“锐胜”,以前一直挂在BAW名下,现在突然说自己要专门做MPV,还打出个“启程”的主题。说实话,我头一回听见有品牌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只盯着MPV搞——国内还真没第二家。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市面上的MPV,不是高价高端、动辄三四十万让人望而却步,就是低配工具车那种糙活儿,一进车里塑料味扑鼻,啥舒适性配置都省了。我表哥去年想买台能拉全家的车,看来看去不是贵就是简陋。他就常念叨:“咋就没人做个既不寒碜又不烧钱的?”这下好了,锐胜直接把这个痛点写脸上了。
之前听维修站老李讲过,说今年不少品牌喊着新能源不好卖、尤其是MPV更难混,但偏偏锐胜销量逆势涨了一半多。“你信不信?他们兼用型那款,今年份额从20多飙到接近40%,别看不起新牌子。”群里有人质疑数据,他翻手机找截图,还真给我们看到了。有时候这些冷门数据,比新闻稿靠谱多了。
现在独立出来后,据说他们产品线会更灵活,比如原来那些只能在大客户渠道订的小众配置,有可能以后普通用户也能选上。我问销售小马,他神秘兮兮地说:“老板最近总琢磨怎么把‘可拆卸第三排’和‘后备箱220伏电源’普及开,让家庭自驾和企业拉货两头都照顾到。”还有一个细节,是邻居王姐吐槽过:她家孩子坐副驾驶总抱怨没有USB口充电,新款据说明年开始每排都有快充接口。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最考验厂家是不是用心。
发布会上董浩叔叔来了,那位小时候《大风车》里的主持人。80后一片感慨,“童年追剧,如今成家买车”。我妈还发微信问我,这董浩是不是真的退休转行卖起车来了?其实人家只是帮忙站台罢了,不过这情怀梗确实戳中不少人的心思。官方宣传词挺直白:要陪伴国民从奋斗到幸福,用务实技术、不玩虚头巴脑概念,把品质落到底。我觉得吧,他们这种调调跟BAW一贯风格差不离,就是憋着劲干正事,不爱整花活儿。
关于未来规划,有同行私底下聊起过,说他们内部“三步走”方案很狠:先抢占份额,再杀入主流阵营,到2030年争当行业领头羊。据传五年内研发投入200亿,而且特别强调智能化和服务温度。不少修理工师傅议论:“这钱砸得值,要是真能把售后弄舒服点,比吹牛造概念强百倍。”还有群友八卦,新一代车型底盘用了轻量化材料,上个月有人撞护栏回来修,只换了一块外包板子就完事,也算省心省钱的一例子吧。
顺便提一句,有位出租司机在群里爆料,说他试驾时发现锐胜某款带自动驻坡功能,在重庆山城路段停红灯不用一直踩刹,很贴合西南地区实际需求。但也不是没有槽点,比如空调出风口设计位置太靠边,高速开久容易冻胳膊——这个问题据说明年的改款会调整,小马私聊时偷偷告诉我的。每个新品牌刚独立,总免不了磕磕碰碰。有一次售后预约系统崩溃,好几个用户吐槽电话打爆,都等半天才约上保养。不过整体从身边几位早期准业主反馈来看,对空间利用率和乘坐舒适性还是认可度蛮高的,就是偶尔希望隔音再厚一点(尤其跑高速)。
至于未来嘛,我朋友圈已经有两个亲戚摩拳擦掌等年底新批次上市。一句玩笑话收尾:昨天晚上楼下遛狗碰见老赵,他指着停路边的新标志问,“这是啥牌子的啊?样子还挺精神!”我回他一句:“你慢慢记住,以后街上估计越来越多。”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