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到公司门口,看了眼LED灯的状态,忽然觉得这个市场变得细碎得很。去年我还以为今年能稳中有升,结果新能源换电、快充的普及仿佛让所有人都在用速度定义一辆车的好坏。
我记得跟修理工聊天,他说:我这几天站在站场,看着一波波新款来,大家都拼命追充电速度,充得快才是真正的王道。其实你知道,那些800V的平台,像小鹏G6和零跑C11,充电速度比起别的车型,差距可不小——我估算,充电从10%到80%,三五分钟就能搞定,差不多像是吃完一碗面时间。
不过你要说,尚界H5用的400V平台,就像开车用电瓶电池,容量没有那么大,充电时间自然也相对慢点。反正这不是什么坏事,有人会想,这是不追求极限的家用平替。说到对比,同价位的零跑C10也是用的800V平台,价格还低点。难道,价格和平台的速度感就能决定市场吗?
我曾经试驾过几次,发现配置差了点意思。小鹏G6的悬架,那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硬核相信行驶操控;而H5的前麦弗逊,感觉像是给车子减负,就是省成本,但舒适性似乎差点意思。你说,是不是因为研发阶段很像拼车——大家去请求用什么零件、做什么配置,最终形成了差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车内照片,座椅的做工挺普通,仿皮材质,没啥豪华感。这让我想问,买这车的用户到底看重什么?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家用和价格平衡。
我特意算了算,百公里电费成本,假设电价0.6元/度,电池容量60kWh,一次充电大概花36元左右。以每天100公里的通勤算,油车燃油成本可能会高出三倍。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心疼油耗?我猜这是惯问题——惯了油车的安心,虽然油钱更贵,但油路更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H5强调空间,但空间和价位在对手面前其实没优势,反倒被零跑C11的142L前备箱、757L后备箱压制?那是不是品牌还没有找到那个亮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HUAWEI ADS 4的自动驾驶,说到底也就是半吊子的辅助级别,好的配置也需要单独付费,听说要多花几千块。比起零跑C11里的云辇-C系统,和前者那点激光雷达,差距还明显。你会不会觉得,很多自主辅助技术其实也是伪标配,就像你买名牌包,要加钱才能拥有真正的五金配件?
我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不是因为尚界H5的目标群不像竞品那么极端?他们就是想做个家用、实用、性价比还行的车,不高端也不贴标签豪车,反而更容易被用户家人们接受?
其实我挺质疑的,大部分人在乎配置,是不是都被看得见的数字绑架了?又或者,车的体验感是不是被乱搞的高科技掩盖了?像我一个朋友,预算15万,买了个H5,他笑着跟我说:就能多装点空间,没啥浮夸。但他会不会也在期待那点自动驾驶的体验?
我还挺喜欢它的中规中矩,可能就像一杯普通的咖啡,没有苦得让我皱眉,也没苦得让我陷进去。就算不完美,起码不招惹眼。但我真觉得,这样的车,要爆款,没几个冲动买单的理由。
说到这,我忽然在想:难道真的是市场环境变化太快,快消品属性太强?汽车变成了数码产品一样的快节奏,配置堆叠、快充普及,反倒让大家更难感受到那份价值。
我突然觉得,这台车外观的色彩,仲夏紫,挺传神——像个刚刚抹了点鲜艳颜料的童话。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坐到一辆新车里的那种新鲜感吗?
这个细节挺接地气,车门关上的那一瞬,仿佛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体会到真正的平静。
——我不知道,未来这种平凡中带点趣味的车型,会不会也有一天成为市场的主流?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