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特斯拉那两款突然变便宜的新车吗?消息刚出来时朋友圈都在转发,可奇怪的是股价竟然往下掉。资本市场的反应就像温度计,直接量出这波操作的实际热度。
这次降价背后藏着不少细节。以前买车时销售会重点介绍的前脸灯带和投影式尾灯,在新款上已经找不到踪影。车顶材质从整体玻璃换成了普通款式,车门颜色选择只剩下三种基础色。坐进驾驶舱会发现,后排娱乐屏幕和氛围灯都不见了,音响数量减半,方向盘调节方式回到了手动时代。最关键是续航里程悄悄缩短了十分之一。这些变化就像用积木搭房子时抽走了装饰性的部件,只留下最核心的框架。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转变。随着各国补贴政策逐步退出,消费者对价格变得特别敏感。在三万五千美元这个价位段,现在停着比亚迪海豹和大众ID.3这样的车型,它们正在不断分走原本属于特斯拉的客户。去年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场占比从百分之五十五滑落到百分之四十五,全球交付量也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回落。这些数字说明曾经的领跑者正在被追赶。
更让投资者担心的是利润变化。去年第四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落到百分之十六点六,如果扣除碳积分收入,实际数字还要更低。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售价,这种做法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原本计划购买高配车型的客户可能会转向入门款,导致整体利润空间被压缩。而且现在取消补贴后,所谓的官方降价最终成交价其实和早年享受补贴时相差无几。
回顾前段时间股价从三百三十美元冲到四百七十美元的过程,市场其实在提前消化各种预期。当时流传着要推低价车型、自动驾驶即将升级、储能业务突破等好消息。等到新车正式发布,大家发现这更像是防守策略而非进攻手段。当季度交付数据不及预期,全年销量出现轻微下滑,先前积累的乐观情绪立刻转化为抛售压力。
不过故事还有另一面。在上海建设的储能工厂仅用七个月就实现投产,全年储能业务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一十四,毛利率超过四分之一,明显成为新的盈利支柱。自动驾驶订阅服务和车辆保险业务也在稳步增长,这些藏在报表角落的数字正在勾勒新的发展轨迹。
汽车制造现在更像是在守护品牌阵地,而真正决定未来高度的将是能源革命和智能出行。如果新业务能持续提供增长动力,资本市场自然会重新评估价值。但假如创新速度放缓,股价可能会在现有区间持续徘徊。
你看隔壁王叔叔最近换电动车时,在特斯拉和国产品牌之间犹豫了整整两周。最后他选了国产车,理由是同样价格能买到更齐全的配置。这样的消费选择每天都在不同家庭上演,你觉得特斯拉要怎么做才能重新赢得大家青睐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