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爱玛等提醒电动车11月需上牌,旧国标12月起执行

最近在网上看到个事儿,说雅迪、爱玛这些电动车品牌联手提醒,11月必须上牌,12月一过旧国标的车就别想上路了。

你说这事咋样?

是不是觉得有点突然?

其实这背后有不少门道,也挺值得咱们琢磨琢磨的。

先问大家一句:你觉得“上牌”这件事本来应该是谁的责任?

雅迪爱玛等提醒电动车11月需上牌,旧国标12月起执行-有驾

是交警的,还是商家的,还是咱骑车老百姓的?

以前有人买电动车,随便骑、随便停,真遇到查的时候,反正你有发票就行,谁管你有没有牌照。

可现在不一样了,政策变了,企业也不傻,提前把话说清楚:11月不去上牌,12月之后出了问题别找我,责任你自己担着。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商家“甩锅”?

可是反过来想,也确实,电动车这几年毛病不少,违规改装、乱停乱放、小区起火,多少都跟“无序”有点关系。

你说要是不借着新国标,整顿整顿,还得乱到啥时候?

但话说回来,这么大的动静,真是为了咱们老百姓出行安全?

还是有其他算盘在里面?

我琢磨了几天,发现这事背后,一部分是政策倒逼,一部分还是钱的事。

你想啊,新国标一上,旧车禁售、禁上牌,新车又升级了一堆配置,价格还贵了几百、甚至一千,这不就是变相推着你“以旧换新”嘛。

企业有了新车能卖,厂家有了新标准好生产,政府有了数据好管理,唯一被动的就是咱这些还骑着旧国标车、不想多花钱换新车的老实人。

再说说这事儿的“紧急感”。

为什么一大堆品牌、各路商家恨不得天天提醒你赶紧上牌?

其实这就是套路,怕你到最后几天一窝蜂全去车管所,到时候业务挤爆、材料不全、流程卡壳,找谁说理去?

品牌把截止时间往前提,名义上是“为你好”,其实也省事,出了岔子不用担责任。

你说这事公平吗?

也不能说不公平,毕竟大环境就这样,谁都想把自己摘干净,出了问题就让你自己兜着。

更有意思的是,这回新国标升级,最吸引眼球的变化是啥?

脚蹬子终于不用强制装了。

说真的,脚蹬子这个东西,十个人有九个都觉得鸡肋,平时骑电动车根本用不到,没电的时候谁能蹬得动那大几十斤的家伙?

厂家能省点材料,用户也轻快点,这倒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再往下看,续航提升,安全配置增加,什么北斗定位、温度预警、TCS防滑、HDC陡坡缓降,听着唬人,实际真用到的有几个?

有些新配置确实有用,比如起火预警、实时监控,毕竟最近小区电动车起火的新闻真不少,能防一防当然好。

可这些升级不是白来的,每一项功能最后都落到价钱上。

厂家说配置升级了,成本涨了10%-15%,你信不信最后涨价肯定不止这点儿?

雅迪爱玛等提醒电动车11月需上牌,旧国标12月起执行-有驾

那咱们再问一句,这种政策更新,到底是“利国利民”,还是“利企业利政府”?

如果说新国标让车辆更安全了,管理更规范了,咱们也能接受,毕竟谁都不希望楼下电瓶车起火,谁都希望路上少点逆行乱窜的电动车。

可你别忘了,这政策一变,车企瞬间有了卖新车的理由,老百姓不买新的还不行,不然就面临“无牌就罚款、扣车、禁小区、限行”,这压力都给了咱们普通人。

你说是不是有点“躺赢”?

而且你仔细想想,新国标一出,相关部门是不是也有了更多可查、可管的理由?

以前车主最多就是怕交警临检,现在各地都可以查牌照,一查就能连带查出你是不是合格证、CCC认证、发票都有,名头越来越多。

更狠的是,以后每辆电动车都得有北斗定位,理论上随时能查到在哪儿,这要是用在安全上没问题,要是被用到别的地方,你慌不慌?

再说点实在的,老百姓上牌到底难不难?

材料准备起来麻烦不麻烦?

你要身份证、发票、合格证,二手车还得转让协议,老车没有发票的还得写个承诺书。

听着简单,真弄起来没那么快。

很多人买车压根没想过存票据,尤其是早些年买的,哪儿还记得合格证长啥样?

等你凑齐材料、轮到自己上牌,说不定都12月了。

更别说,这年头还有各种“代办”,有的地方上牌是免费的,偏偏有人要你交钱,说可以“包过”,顺带给你强推保险。

你说这是啥?

明抢呗。

谁来管?

商家说跟我无关,车管所说你自己没看公告,最后还是老百姓吃亏。

还有个细节你发现没?

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根本不是电动自行车,得考驾照、得按机动车走流程。

很多人以为电动车都一样,结果买回来发现要上保险、考驾照,最后还得被罚。

政策变得快,信息传递慢,普通人跟不上节奏,最后只能被动挨宰。

说到底,现在的电动车政策,看起来是为了公共安全、行业规范,但很多操作细节上,其实把压力和风险都推给了个人。

你没在11月上牌,12月出了事没人管你。

你材料不齐,车子就成了“黑车”,上不了路、卖不出去、连小区都进不去。

雅迪爱玛等提醒电动车11月需上牌,旧国标12月起执行-有驾

可谁来帮你?

谁给你一个合理的过渡期?

商家和政府都想把自己摘出去,出了问题你自己兜着。

可你兜得住吗?

我再问一句:电动车这东西,到底是“穷人的宝马”还是“城市的隐患”?

在大城市,地铁拥挤,公交慢,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普通上班族、接送孩子的家长,多少人靠电动车活着?

你现在一刀切,“不合规就罚、不上牌就扣”,就问一句,你给了大家多少时间适应?

有没有提前普及政策?

有没有让偏远地区、老年人、信息闭塞的人都知道?

做得不到位,到时候一查一个准,谁遭殃?

还是那些最依赖电动车的普通百姓。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不能全说政策没道理。

电动车乱象是该治治,安全事故也该防,但能不能多站在用户角度考虑?

比如:能不能让过渡期更人性化一点?

能不能让材料准备更方便一点?

能不能在各地增加上牌点,减少排队?

能不能规范“代办乱收费”,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办事?

能不能把那些新功能、新配置做成可选项,别都一股脑堆在一起强制涨价?

最后说一句,技术升级、管理进步都是好事,可咱们别让它变成了“制造焦虑、推销新车、转嫁责任”的工具。

电动车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图个方便的,别最后变成了“添堵”的。

政策要改,信息要普及,流程要减负,企业要讲良心,监管要有担当,这才是真正的“为民”。

不然,谁还敢安心买车,谁还敢踏实出门?

说到底,咱们要的是便利,是安全,是公正,是透明,不是被裹挟着去交钱、去换新、去承受本不该由个人承受的所有风险。

现在11月都快过半了,离品牌建议的上牌截止期只剩十来天,你准备好了吗?

你真的明白新旧国标的区别了吗?

你知道12月1号之后你那车还能不能用、还能不能进小区、还能不能卖出去吗?

你要是没搞明白,最好赶紧行动,别等到最后一刻被通知才知道“为啥今年冬天回不了家”。

别等到被罚款、扣车才后悔“为啥当时信了那句‘上不上牌无所谓’”。

这年头,啥都能将就,合规这事儿,你还真将就不得。

最后一句,别信侥幸,信息多看看,政策多打听,材料早准备,有问题多问问,不吃亏才是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