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很颠,颠到什么程度呢?颠到八个部门要联合发一个文件,告诉你:冷静,都冷静一下。
这份所谓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就是扔向一群正在互殴的壮汉中间的一块小饼干。文件里说,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其中新能源1550万辆。大家一看,哇,目标宏伟,占全球三分之一,我们又行了。
但你仔细看,魔鬼藏在细节里。新能源汽车的增速目标,20%。
这个数字,讲真,充满了黑色幽默。要知道,前几年,大家聊的都是翻倍,是指数级增长,PPT上画的增长曲线比我爬楼梯还陡,不,是心跳骤停前仪器上那种最后的疯狂。现在突然跟你说,兄弟,我们不搞闪电战了,咱们开始打阵地战,挖战壕。这不叫稳健,这叫被人从ICU里抢救回来了,医生语重心长地嘱咐你,以后别再顿顿吃烧烤了,对肾不好。
为什么突然要踩刹车?因为再不踩,方向盘都要飞出去了。
你现在去任何一家4S店,感觉不像是买车,像是去参加黑帮谈判的最后一轮。销售的眼神里没有热情,只有一种“兄弟,给个痛快”的决绝。价格不是谈的,是自爆的。这边刚说降八千,那边直接喊出买一送一,送的是老板本人给你唱一首《孤勇者》。这不是内卷,这是修仙小说里的渡劫,而且是集体渡劫,天雷滚滚,九死一生。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车企比作渡劫的修士,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真有点内味儿?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一个中年人,我看这场面是又害怕又兴奋。害怕的是,今天刚提的车,明天就成了绝版,车企直接原地飞升或者原地去世了。兴奋的是,说不定再等等,买车就真送房了,毕竟大家的心态都已经崩了。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明知道桌上那盘菜有毒,但它实在是太香了。
所以,有人说新能源的爆发期过去了。
是,也不是。爆发的“发”,是发疯的发。那个不管三七二十一,PPT上写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就能融资几十个亿的时代,过去了。那个觉得造车就是买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再配个大彩电的时代,也过去了。现在不是比谁跑得快,是比谁命长。
未来的主导权,你以为是看技术参数有多牛?看你的激光雷达有多少颗?看你的百公里加速是不是又快了0.1秒?
别傻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什么AEB、什么激光雷达,都是白给。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两个。
第一,看谁的现金流更像一块压缩毛巾,看着不大,但只要给点水,就能瞬间膨胀起来,再撑个一年半载。第二,看谁的用户信仰更坚定。坚定到什么程度?坚定到车都自燃了,他们还觉得是品牌“热情的表现”;坚定到车机卡得像诺基亚,他们还觉得是“复古的浪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会买奔驰的人,根本不关心你发动机漏不漏油,他要的就是那个标。会买特斯拉的人,也根本不鸟你那堪比毛坯房的内饰,他要的就是那种硅谷精英的幻觉。
说白了,这已经不是工业问题,这是玄学问题。
所以,国家为什么要出手?因为汽车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链,它是国民经济的龙脉。从钢铁、玻璃、橡胶,到芯片、软件、金融,再到路边摊的煎饼果子,都指着它活。这条龙脉要是断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份文件就是给这条龙脉打的一针镇定剂。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文件没啥用,只是让大家面子上好看点。是是是,底下该打的还是会打,只会打得更隐蔽、更血腥。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给了一个信号:别再发疯了,游戏规则要变了。从百米冲刺,变成了马拉松。以前大家拼的是爆发力,现在拼的是耐力、是运营、是谁更能耗。说实话,写到这里我肚子饿了,想点个外卖,但一看我的股票账户,决定还是喝口水吧。
所以,未来谁能赢?是继续卷价格的比亚迪,还是开始搞本地化生产的出海大军,还是那些自带信仰光环的“玄学品牌”?
不知道。这他妈才叫商业!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能看到一场最精彩的、血肉横飞的、堪比《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当然是希望比它拍得好)的大戏。这就够了,不是吗?毕竟,看别人渡劫,比自己渡劫有意思多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