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比亚迪这两年看起来有点使不上劲了?咱先不急着下结论,咱们一起来琢磨下,眼下的这盘新能源车棋局,谁在里面真有料,谁是硬撑门面,谁又悄么声地实现了弯道超车。
今年的车市数据可不是闹着玩的,8月份,全国卖了285万辆汽车,同比涨了10.1%。新能源更吓人,单月销量110万辆,渗透率已经干到55%了。再往前看,头八个月,全国汽车产销都破了2000万辆,涨幅都是12%以上。这啥概念?就是夜里下楼买瓶可乐,到处都能看见电车了。过去王老师(咱邻居那老头)买的油车,现在在他家都快成稀罕物件了。
那问题来了,既然新能源已经是正道了,老百姓买车干嘛还要考虑油车?除了某些三线小城油价便宜外,纯油车的那些微弱优势,像个盖着棉被的老电视,终归是要被淘汰的。插混、增程,啥你能做到,我比亚迪、吉利们能做到,甚至还能做得更好——空间大、车机好、动力强、经济环保、维保便宜。所以说,油车离彻底退市估计也就几年事了。
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新能源谁都得做,那凭啥比亚迪掉队了?咱们直接拿大数据说话——这个月比亚迪总销量37.36万辆,看起来还行,细一扒拉,就有味道了。其中海外卖了8万多辆,国内只剩29万辆,比去年同月下滑了13.7%。这还不是偶然,上个月数据就已经不咋地了。你说比亚迪卖得还不少啊?是啊,但问题不是“绝对数”,而是“相对大盘”,人家全国都涨10%,你不进则退,别人奔跑,你站着就是掉队。
咱再横向看看吉利。这家公司今年一整个发力状,8月份销量25万辆,同比暴涨38%。你没听错,38%!今年累计销量都快到190万辆了,新能源占比已经59%,直接碾过全国平均线。出口倒是略萎靡了点儿,但国内销量是实打实的增长。新政策马上来,新能源车明年不再免购置税,吉利影响其实不大,老百姓一核算下来,还是新能源香。
有人说吉利是“摸着比亚迪过河”,咱一细看,吉利确实学明白了怎么玩——不是一味上量拼价格,而是捏准了用户最在意的方向创新。你看吉利的布局,汹汹地往新能源赛道逼,从价格到配置,再到市场口碑,哪项都不虚。相比之下,比亚迪老是给人一种“使劲出新车,但每款都差一口气儿”的感觉。
为啥会这样?比亚迪SKU太多了,产品线膨胀到让人头晕。海洋网一堆花名,什么海鸥、海豚、海豹……名字比春晚还热闹,结果老百姓认的不多,反而老王朝系列秦、汉、宋简明清楚,卖得最踏实。产品线太宽,带来啥问题?燃油车时代的品牌分层、渠道分工、客户定位,那是经历过几十年沉淀的,现在新能源瞎堆新名字,消费者真不记住。你让一个想买比亚迪的中年人去4S店,站那一看,海洋王朝一堆,内心:“这家到底卖的啥?”
还有,比亚迪今年押宝智驾,可智能驾驶这事,不上中高端基本等于瞎折腾。绝大多数老百姓买10来万的电车,什么L2、L3、NOA,根本不管咱事。低价位用户关心“空间够大不”、“后排舒服不”、“费不费电”、“保不保值”,啥智驾?你要是在北京四环开,那点半自动辅助,真不及我媳妇骂两句有效。你再看,今年小米高速那次事故闹得沸沸扬扬,行业风口浪尖,你比亚迪保有量最大,哪天舆情发酵可不好收场。
咱回头说营销。比亚迪这些年,靠技术积累赢得了早先的口碑,可这阵营销越发迷糊。广告铺天盖地,结果打的哪些爆点——“电池牛X”、“续航长”、“磷酸铁锂不怕自燃”——现在谁家电池不能自夸?你再讲没人听。你真不如像吉利,性价比谈透了,配置说实了,不急眼,不虚带货,用户稳稳地就来了。
当然,比亚迪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新能源大放量的几年,这家公司躺着涨没压力。可只要行业趋于成熟,谁还会给二流产品太长的喘息时间?我作为比亚迪老车主,经常混他们售后群,发现另一问题:产品策略越来越厚此薄彼,老车主对新车主福利羡慕,降价补贴让老用户觉得被背刺。这实打实影响复购意愿。你现在价格战没头,能补贴一阵不能补贴一世,市面风评越来越两极分化。
你说那吉利就没有问题?也有。出口有短板、部分高端车拉垮,但整体盘子比较扎实,新能源转型坚决,打法实在,没花头,中产用户最吃这一套。你再比比亚迪,纯堆量,渠道做老,创新疲态,上头,下面乱,组织臃肿。不扔点重拳,早晚矮人一截。迟早得改革,内部SKU大瘦身,定位重新梳理,不然死得慢一点,迟早还是要跪。
你也别跟我拧,说比亚迪研究很久了。我承认,比亚迪技术牛,成本控制能力也强,电池、电驱、三电核心领先,不少朋友喜欢。可市场是讲究效率和取舍的。多头撒胡椒面终归不如单点突破。你现在带着20个孩子出门吃自助,谁也没吃饱,浪费精力不说,财力消耗太快。成熟期到了,还玩大锅饭,迟早饿着。
还有人老问股票操作,我直说了,持有比亚迪的,现在可以考虑换吉利了。港股吉利动态PE不到11倍、市盈率分分钟要平一下静态,利润上150亿没悬念,160亿也很可能。吉利系统性低估,比亚迪那边PE高得离谱。数据不骗人,你要还跟它谈恋爱,真碰上倒霉包赔不了。
再往下看,还有些新势力——小米才是真的杀疯了。小鹏、蔚来虽然话题多,实际销量就那么回事。理想更别提了,8月份负增长四成,用户都转移阵地。小米站稳月销3万+马上要爆量了。吉利+小米组合,现在就是地表最强CP,还便宜、还安全,性价比就俩字。
我有时候会琢磨一个事:一家公司走得太快,是硬实力,还是踩对了风口?比亚迪如果不是靠着早年红利,现在单凭技术和产品线,真未必能赢这么多。时间拉长了看,决定未来的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能不能做减法,专注到一条最宽的赛道,把它做到极致。比亚迪这几年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啥都想占,结果哪样都没有独一无二的杀手锏。吉利玩得踏实、一板一眼,不张扬,也不花里胡哨,老百姓认账。
所以最后还是那句话,市场最终只奖励做得好的,对嘴皮子的宽容是有限的。不合时宜的多元化只会耗罄组织力和品牌信任。用户不傻,数据不会撒谎。未来新能源江湖,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谁能耐得住性子,把细水长流的事做到最好。
大家不要迷信谁家老总“有情怀”,也别盲信什么“民族骄傲”,到头来买车买股还是要看硬实惠。别看热闹,要看门道。你觉得呢?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