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多块能买到C级电混车,这事儿放5年前还真难想象。领克10EM-P刚出来那阵,我一朋友开玩笑说:这价格,是不是厂里忘了装芯片?但实际开过几次,心里有点数了。
记得有回和销售聊,他笑着说:别看它标价低,配置乱七八糟可不少。我心里想着,这智能驾驶配置到底是不是噱头?毕竟16万价位,常见的十有八九就是连250米那种毫米波雷达都没盯准的水平。
说实话,拿领克10EM-P跟风云A9L比,第一感觉就是配置碾压。全系激光雷达标配,别说同价位的车了,甚至不少20万+电动车都没这么豪横。顶配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运算能力我估摸着至少是风云A9L芯片的两倍(体感,样本有限)。反观后者,顶配居然连激光雷达都没搭,这智能驾驶能差到哪去一目了然。
动力上,零百加速慢2秒,听上去并不算太多,但开起来感受差得明显。10EM-P三挡DHT技术,我猜这就像给发动机装了个变速箱,换挡更顺畅,动力传递更直接,极速能跑到210公里,风云A9L就卡在180。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技术积累和调教功夫。我问了修理工,他说这种多挡电混动力传动,维护起来复杂点,但多省油的确是真的。
不过刚才提了这么多,得承认,16万就拿C级车尺寸这点,我觉得之前说它是碾压对手可能大了。领克10EM-P的底盘和悬挂调校还算稳健,但跟传统高端C级车比,乘坐质感和静音表现还有差距(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能一杆子打翻全盘。
说到四驱,这配置还真是实用。试驾时雨天路滑,车子稳定得让我有点惊讶。我问销售:这么便宜,四驱不会缩水吧?他说厂家在供应链上摸着石头过河,靠和零部件供应商挤出点利润空间才做到。就像家里买菜,砍价砍到送菜的小哥都想劝你说:别买了,但对厂商来说,每一点成本都得算清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写了个细节——10EM-P的激光雷达放在前脸中间,比风云A9L那边边角角藏着的各种传感器要明显很多,感觉就像给车装了一双鹰眼,对自动驾驶决策应该帮助挺大。
再说一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领克10EM-P这么高配置加这么低价格,估计是厂家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妥协了,比如用的零部件寿命可能不太长,毕竟行业内没这么便宜给这么高的性价比,或者原材料采购上做了特殊操作(不确定)。
按我简单算了下,假设10EM-P每百公里电耗大约13度电,电价0.8元,跑100公里电费约10块钱。风云A9L用的是单挡DHT,估计百公里能耗类似,但加速慢、动力劣势可能导致用户日常体验打折。日常花费来说,差异体感不大,但这多出的配置和驾驶感受,到底值不值这差价,得看个人。
不过说句题外话,16万多买C级车,已经能做到智能驾驶高规格,四驱、210极速,这配置的确能让不少买家迷惑:到底是传统燃油车稳妥还是电混这一波性价比更划算?你们怎么看?家里有开风云A9L的,不知道你们心里是不是也有点打鼓。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自动驾驶和动力技术的投入真的能持续维持这么低的售价吗?供应链波动这么大,价格还能不涨?我觉得这问题反而更值得盯着。
想想那些坐在车里,手握方向盘时感受到的按键质感、座椅软硬度,或者一米外的激光雷达发出轻微的嗡鸣声,这些零碎细节才是真正能接地气的改变,不是吗?你们觉得,未来几万块的C级电混车,还能不能更好?还是说,这已经接近极限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