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还没到,车市已经“炸”了。第二代秦PLUS突然杀出来,6.98万元起的定价直接让一众合资A级轿车“天塌了”。这价格,别说买辆靠谱的油车,连买个像样的代步电车都够呛。比亚迪这是要干啥?答案很简单——把“国民神车”的门槛再往下砸一砸,让家家户户都能轻松上车。
你说这价格是不是有点“打脸”那些还在坚守8万以上合资老咕噜棒子的车企?以前总觉得国产车便宜是因为“凑合”,但现在看看秦PLUS,真不是那么回事。它不光价格香,产品力也支棱起来了,甚至可以说,6.98万买它,不是捡便宜,是比亚迪在给你发国庆大红包。
那这台“降价还升级”的第二代秦PLUS,到底值不值得冲?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先说外观,第一眼你可能觉得:这不还是秦PLUS吗?但仔细看,前脸换了新设计,龙颜美学再进化,大灯更犀利,格栅更立体,配上低趴的车身线条,风阻系数直接干到0.23Cd,这数据放在30万级轿车里都不虚。侧面腰线一划,有种“走路摇头晃脑”的高级感。尾部贯穿式尾灯一亮,晚上出街妥妥的“出片利器”。你说它惊艳吗?可能不至于,但绝对耐看,属于那种“越看越顺眼”的类型,家用轿车要的就是这份稳重里带点小个性。
坐进车里,10.1英寸自适应旋转大屏还是那么吸睛,中控布局简洁,用料也比同价位合资车厚道。座椅填充够软,长时间开不累,后排跷二郎腿没问题,妥妥的“床车”潜力股,周末带家人短途出游,后排躺平小憩完全OK。NVH控制也进步了,高速上风噪、胎噪都压得不错,关上窗户,车内安静得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开了一台20万的车。
重点来了——动力和能耗。第二代秦PLUS继续用DM-i超级混动系统,这可是比亚迪的“三电技术”看家本领。1.5L自吸发动机+电机组合,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8L,什么概念?相当于一公里不到3毛钱,比骑电驴还省。满油满电续航轻松破1000公里,从北京到郑州不用加一次油、充一次电。你想想,以前开油车,一上高速就心疼油钱,现在?开着空调,听着音乐,一脚油门就走,根本不用算油耗,这感觉,真香!
而且这车开起来一点都不“买菜车”。底盘调校偏舒适但不失韧性,过减速带不松散,高速变道也不飘。转向轻盈但有反馈,女生开也毫无压力。虽然算不上“驾驶玩具”,但绝对是一台让你愿意开、开起来不累的车。L2级辅助驾驶也配齐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都有,跑高速再也不用死死握着方向盘,累的时候系统帮你扛一会儿,安全又省心。
安全性这块,比亚迪一向不含糊。高强度钢车身、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ESP、胎压监测这些基础配置一个不少。中保研和C-NCAP双料高分选手,撞得住,也护得住。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秦PLUS这点让人安心。
现在咱们拉两个对手来比比,看看它到底强在哪。
第一个是日产轩逸。曾经的“家轿王”,外观秀气,座椅号称“大沙发”,舒适性确实顶呱呱。但问题也明显:动力弱得像“油老虎”反面教材,1.6L自吸发动机百公里加速要12秒开外,超个车都得提前半小时准备。智能?基本为零,车机反应慢,辅助驾驶只有顶配才有。价格呢?入门款都快10万了,性价比直接被秦PLUS按在地上摩擦。轩逸的优势是保值率和品牌认知,但你要说产品力,现在真有点“老咕噜棒子”的味道了。
第二个是大众朗逸。德系底盘扎实,开起来有质感,品牌光环强,4S店多,维修方便。但内饰塑料感重,车机像功能机,智能化体验劝退。1.5L自吸发动机+干式双离合,低速顿挫明显,市区开得小心翼翼。价格更是坚挺,裸车价比秦PLUS贵了将近3万,这差距都能再买辆五菱宏光了。朗逸适合那些“非大众不买”的传统用户,但对年轻人来说,配置拉满、油耗还低的秦PLUS显然更上头。
再看新能源对手,比如广汽AION S。纯电车,用车成本低,但续航焦虑没法避。尤其冬天,续航打七折,充电桩还得排队。秦PLUS可油可电,没电了加油就行,灵活性完胜。而且AION S起售价也奔着12万去了,想买低配?对不起,配置寒酸得让你气的蹦起来。
所以你看,第二代秦PLUS这一招“降维打击”,不光是价格低,而是把混动技术、智能配置、空间舒适、安全性能全都拉到一个全新高度。6.98万起,不只是数字游戏,是实打实的产品力碾压。
以前总有人说:“国产车便宜,但开出去没面子。”现在?秦PLUS上桌第一个动筷,谁还敢说它没排面?
它可能不是最炫的“车界网红”,也不是最猛的“驾驶玩具”,但它绝对是那个最懂中国家庭的“国民神车”。省钱、省心、省力,关键还够大、够安全、够聪明。
这样的第二代秦PLUS,你会考虑购买吗?
如果你在选第一台家用车,你会怎么选?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