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今看来,真是有几分胆量的人还敢在国庆节期间出去玩。
毕竟啊,国庆假期一到,高速公路早就变成了个大停车场,不再是什么畅通无阻的快车道了。
以前大家还觉得早点走,路上会轻松一些,但如今看来,早点出门反倒只是提前陷进去,早高峰堵车的时间也会跟着提前到来。
以前只要设个闹钟,避开高峰时期,就能顺畅点,但你没想到,今年哪怕凌晨3点在高速上,依然堵得跟个麻花似的。
有媒体说,现在整条高速上都变成了鸳鸯锅,油车堵得焦躁不安,电车那更是急得团团转。
毕竟油车一没油就能几分钟内加满,轻轻松松搞定;可电车没电了,还得浪费几小时在服务区等着充电,真是头疼得很。
平时开个200公里,也就是两个多小时的事儿,可是这次开了五个小时,他还能算得上挺顺的。
有个车主反馈,说自己明明是在高速上跑,可是开着开着速度一直在掉,搞得还不如骑电动车快,真是挺奇怪的事儿。
确实如此啊,在高速公路上这种车流密集的地段,只要前头出了点状况,这一路肯定得堵成一锅粥似的。
有车主抱怨说,明明早上5点就匆匆赶到江苏刘老庄服务区,可到头来竟找不到一个停车位,只能像乌龟似的跟在车流后面缓慢移动。
其实,这种堵车状况并不是偶尔出现的,而已成为国庆假期出行的习以为常的景象。
说到底,大部分人都清楚,国庆一出门不堵车才怪,去哪儿都是人山人海,但他们还是乐意去凑这热闹,没得说。
要说这几天最头疼的,非新能源车主莫属啦。
从10月1号一大早开始,很多热门城市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面,排满了等待充电的车,场面挺火爆的。
他们就只能站着排队等号,然后听着工作人员用喇叭喊话。
这怎么看着不像是在充电,更像是在排队看病似的。
有人吐槽说自己明明是出去玩,结果在服务区充个电,差不多都快等了一整天了。
这个地方的充电桩不多,可全是新能源车,一个充电大概得一个小时半到两个小时,剩下的车只能在旁边一直等着,等着轮到自己充。
再加上堵车,那一整天就这么过去了,结果自己还没走完一半的路程。出门之前规划的安排也全被堵车给打乱了。
京哈高速上有个车主就更搞笑了,9月30日晚上到服务区,拿到的号已经是60多号了,前面还排着十几辆车呢。
他其实也考虑过要下高速去充电站,可一想:“下了高速要找桩,找不到还得再排一次。”于是只好在服务区硬挺着,结果等了差不多4个小时,才终于插上了充电枪。
碰到这种事,车主也只能认了,算是倒霉在身啦。
车里的孩子饿得直哭,自己又渴得嗓子都冒烟,看着旁边那辆油车加完油就扬长而去,心里那叫一个堵得慌。当初买新能源车,图的就是城市里开起来方便,结果一到高速上就变成了“没用的负担”了。
其实咱们交通运输部早就知道这事,他们在假期前就整理出了136个预计会出现充电高峰的服务区,并明确要求“一区一策”,确保有办法应对好这些地方的充电需求。
一到实际情况,之前那些保障措施全都变成了“空头支票”。服务区的充电区外,排队的车子一圈又一圈,有人在车里蜷着睡觉,有人在路边啃泡面,还有人对着没动的队伍大发脾气。
所谓的“保障”根本就没能解决基本的充电难题,更别说让车主们安心了。
有人提到,全国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已经有6.66万个了,去年一到八月还能增加1.51万个,可怎么还觉得不够呢?
数字虽漂亮,但没啥用。平常这些充电桩大部分都闲着,使用率低得让人皱眉,一到国庆、春节这些长假期,需求一下子猛涨,供应就会瞬间断档,这就叫做典型的“潮汐现象”。
涨潮的时候水位高得淹死人,退潮了又能看到海底。
运营商嘴上挂着“解决充电难”的承诺,但一想起平时充电桩难赚钱,甚至亏本都可能,就不太愿意多搞几个点。这个商业套路倒挺聪明,但车主的难题却被完全放在一边,毫无考虑。
不用说,国家电网早就料到,国庆节期间,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都会处于满负荷状态。
充电的繁忙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30日晚上10点到12点,以及10月1日上午10点一直到晚上7点,而返程的高峰则出现在10月6日到7日那段时间。
能预估的还是会预估,堵车的还是堵,得等的还是得等,新能源车在城市里真是“受宠若惊”,充电便宜,还能不限行,但一到高速上跑长途,所有优点都被“续航焦虑”和“充电难”这两样事儿盖过去了。
有人调侃说:“以后长假还租油车算了,起码不用在服务区白等四个小时,看着别人车呼啸而过,自己却像被钉在原地似的。”
更搞笑的是,连一些增程和混合动力车的车主也跑来凑这个充电热潮了。
不是他们的车不能加油,而是加油站也得排队,加上油钱比电费贵不少,他们就琢磨着“盛典是一点”。
这一凑,原本就紧张的充电桩资源变得越发拥挤,纯电车主只好等待更长时间,大家都在为自己着想,可没人关心,这乱成一锅粥的局面到底该由谁来收拾。
这会儿国庆假期都还没散去,返程的高峰期又快来了,10月6日到7日,早上10点到晚上9点这些时间段,高速路上的服务区又要变成“充电大战场”啦。
新能源车主们还得再熬过一轮考验,有人可能提前把充电桩信息都查好,有人可能会少喝点水,省得跑厕所,但这些小招数,在“桩少车多”的现实面前,也就是杯水车薪罢了。
新能源车逐渐成了大势所趋,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反倒让车主们背上了“负担”。
有人说“这是新能源时代的成长烦恼”,可当车主们在高速上忍着饥饿、通宵排队充电时,这份“烦恼”早已变成了令人心碎的“煎熬”。
各地虽然试过用移动充电车,或者靠APP实时查桩,可这些办法要么范围太小,要么信息更新得不够快,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虚假的消息,搞得车主白跑一趟,白高兴一场。
其实啊,相关部门真的应该把这些车主的真实情况放在心里重视一番。
要是真心想为车主的现状出点力,那完全没问题,应该打破那套“商业逻辑”的限制,全面考虑充电桩的布局,把平常和假期的用电需求都安排得妥妥的。
可别弄得每年都让车主在高速上“折腾”一番。
国庆期间高速依旧堵得厉害,充电队伍还是那么长,什么时候新能源车主才能不用凌晨三点出发,也不用在服务区排队充上四个小时啊?
这个事儿,不该只是让车主心头没底,更得让那些负责规划和保障的人睡不踏实觉才对。
毕竟大家都满怀期待地准备着国庆出游,想好好放松放松,可没想到,光是高速公路堵车和充电加油这点事儿,就成了大家心头的大烦恼。
不管怎么说,希望有关单位能早点搞定这烦人的事儿,别让大家都堵在路上,气得直瞪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