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郑州高架桥上,一台崭新的小米SU7以75km/h的速度撞向施工隔离桩。
监控画面显示,这辆价值28万的电动轿跑在碰撞前2.4秒已进入AEB作用范围,但自动刹车系统全程沉默。
车主王先生攥着被安全气囊炸裂的手机,盯着车头凹陷的激光雷达模块发懵:“顶配不是有双雷达吗? ”
这场事故撕开了智能汽车行业的隐秘角落。 在华为展厅,销售正用激光笔戳着问界M9车顶的雷达介绍:“这玩意儿能看200米,夜里跟白天一样清楚。 ”
但工程师私下透露,某品牌测试场里堆着三十多种特制假人——穿反光背心的、打黑伞的、蹲着系鞋带的,这些才是AEB系统的真正考官。
理想汽车停车场里,工程师正在复现50km/h刹停测试。
激光雷达在晴天精准捕捉到横穿假人,却在雨天把飘动的塑料袋当成了“奔跑的儿童”。 隔壁车间,小鹏的摄像头方案轻松识别雨中的静止车辆,却在夕阳逆光下把广告牌阴影判读成“深渊巨坑”。
华为门店的体验区,消费者李女士在问界M7里纠结要不要加2万选装激光雷达。
销售展示的夜间测试视频中,带激光雷达的车型提前3秒发现横穿电动车,而基础版纯视觉方案直到碰撞前0.8秒才发出警报。 “这2万能买全家两年车险,但买不到重来一次的机会。 ”李女士的手指在付款界面反复摩擦。
车企的配置表正在制造新的马路阶级。
32万的蔚来ET5全系标配激光雷达,8万的五菱宏光MINI却连最基础的摄像头AEB都没有。 有媒体实测某15万级畅销电车,其宣称的“80km/h全域防护”在夜间缩水到40km/h,车灯照不到的阴影区成了死亡盲区。
在北京某碰撞实验室,工程师给记者展示了行业潜规则。
“现在宣传的130km/h刹停都是相对速度,就像两辆并行的自行车。 ”测试主管说着启动设备,假车在50km/h绝对速度下相撞时,某品牌AEB系统仍在“思考人生”。 真实道路上,超过60km/h的误刹车就可能引发连环追尾。
华为ADS团队曾做过疯狂实验:在浓雾天用激光雷达扫描300米外的抛锚卡车。
融合感知系统提前12秒预警,而纯视觉方案直到30米距离才识别出轮廓。 “但消费者更愿意为冰箱彩电买单。 ”项目负责人翻着成本报表,激光雷达模块的价格够装两套座椅按摩系统。
河南暴雨中的实测视频揭开更残酷的现实。
搭载激光雷达的极氪007在涉水路段稳稳刹停,隔壁车道的某视觉方案车型却把倒伏树木识别为“飘落广告布”。 评论区炸出大量车主:“原来我多花的3万块,买的是暴雨天敢开车的底气。 ”
在长春汽车贸易城,二手车贩子练就了毒辣眼光。
“带激光雷达的二手电车能多卖2万,但要看雷达有没有发黄老化。 ”老板老张掏出紫外手电筒,照着某台事故车的雷达罩:“这种被晒脱膜的,夜里探测距离直接腰斩,跟瞎子没区别。 ”
中汽研的暗访报告显示,23%的AEB功能车在交付时未完成标定。
有4S店技师承认:“展车激光雷达都是装饰,得提车后回厂激活。 ”某新势力被曝用“特供版”算法,用户开满500公里后,系统才会解锁完整AEB功能。
保险公司正在用数据给AEB技术打分。
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保费普遍低15%,但小鹏G6车主发现,他的纯视觉方案车型在暴雨季节保费暴涨。 “出过两次幽灵刹车险情,现在雨天根本不敢开辅助驾驶。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