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

“客户指着我的途锐问,这是途观L的加长版吗?”李总放下茶杯,苦笑着摇头。这位刚从奔驰4S店离职的总监,开着一台跌到30万的途锐,却发现连停车场保安都认不出这是辆什么车。空气悬架坏了一次,维修费直接5000块,“比我一个月油费还贵。”更要命的是,买车时销售拍着胸脯说保值率不输Q7,三年后去卖车才发现血亏了十几万。

和卡宴同根生,偏生无人识

懂行的都清楚途锐那点底子。MLB Evo平台出品,和保时捷卡宴共享核心技术。2.0T发动机调校得比Q7还猛一点,破百快了0.3秒。按理说花Q7七成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三大件,应该算捡到宝了。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但现实很打脸。奥迪那四个圈,就是比大众标值钱。消费者宁可多花十万买Q7,也不愿意给途锐一个机会。这年头,面子有时候比里子更重要。

全系标配的自适应空气悬架,确实是个好东西。沙地雪地随便切换,托森四驱的脱困能力甚至比宝马X5还强。但问题来了,家用消费者更关心后期养车成本。一次悬架维修就是5000块,这个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尺寸缩水,气场全无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车长4889mm,轴距2899mm,数据摆在那里就显得有点寒酸。比Q7短了一截,比理想L9更是矮了好几个段位。头部空间局促,后排腿部空间也一般般。花40万买个大号探岳的感觉,确实让人心里不爽。

初代途锐那种硬朗线条,到了现在完全变了味。溜背设计确实跟上了潮流,但气场这个东西,一旦弱下去就很难再立起来。贯穿式尾灯、发光LOGO这些细节不错,可整体还是差了点意思。

内饰的数字化升级倒是做得不错。12寸仪表配15寸中控屏,Asterix系统支持CarPlay。只是车机反应慢半拍,连个CarPlay都要输密码,这些小毛病积攒起来,就是用户体验的大问题。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混动缺席,燃油吃亏

2.0T够用,3.0T有劲,但在新能源时代显得有点过气。海外版本的V6混动系统,340kW的综合功率听着就诱人,偏偏不引进国内。3.0T版本百公里12个油,一年比理想L9多烧一万多的油费。

这个决策确实让人费解。明明有现成的混动技术,非要在燃油车的死胡同里转圈。错过了插混的黄金期,现在想补课都晚了。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降价救不了销量

从53万跌到43万,四驱版本甚至能谈到30万出头。价格是下来了,但7月份全国才卖了298台。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便宜不是万能药。

二手车市场更残酷,三年残值率比Q7低了一大截。当初买车的那些承诺,现在看来更像是笑话。经销商私下都说,卖途锐还不如推途昂,至少途昂的定位清晰。

一个做了十几年车的销售朋友告诉我,现在客户来看途锐,最后90%都选了低配Q7。“多花几万买个奥迪标,心理上觉得值得。”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智能化掉队严重

IQ.Drive这个名字听着挺高大上,实际体验就是基础的车道保持。2.0T车型甚至只有定速巡航,在40万这个价位,确实有点拿不出手。

和华为ADS 2.0、小鹏XPILOT这些系统一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消费者的期待值在那里,你交不出相应的答卷,自然就被淘汰了。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电动化转型在即

大众已经宣布2026年推出ID.8纯电SUV,途锐这个燃油时代的产物,大概也走到了尾声。2023年在华销量1987辆,同比暴跌67%,这个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停产传闻满天飞,但对现在的途锐车主来说,开着舒服就行。毕竟花了真金白银,总不能因为别人不认识就不开了。

从53万跌到30万仍卖不动:大众途锐7月仅售298台背后,一位奔驰4S店总监的离职告白暴露了什么-有驾

只是下次买车,可能会更慎重一些。品牌溢价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用起来实实在在。40万的预算,选择太多了,为什么非要给自己找麻烦呢?

技术好不代表市场好,这个道理途锐用销量数据诠释得淋漓尽致。

#热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