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深圳号”首航欧洲!6800余辆新能源车“极速出海”
拥有16层甲板的“深圳号”滚装船稳稳停靠、一排排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鱼贯行驶上船……7月8日上午,深圳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小漠国际物流港,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摄,惊呼场面太震撼!
7月7日下午,比亚迪“深圳号”完成跨洋首航,首次抵达深圳小漠国际物流港。当天晚上,港口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忙着将新车运输上船。7月8日,“深圳号”即将搭载6800余辆新能源汽车前往欧洲。
极速出海
小漠港打造汽车滚装出口“高速公路”
南方+在巨大的“深圳号”滚装船内舱看到,数千辆崭新的国产新能源车如钢铁军团般整齐列阵,蔚为壮观。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车辆正沿着蜿蜒的金属坡道有序盘旋而上,精准输送至船舱的各层停放。
“时效对汽车出口是非常重要,直接决定资金周转速度和市场竞争力,车子早一天到海外就能早一天变现,还能抢占市场先机。”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小漠港“极速出海”背后有三大秘诀。
联合查验“1小时内搞定”:海关、边检、海事一次登船检查,把原本拖沓的流程压缩到1小时以内,船靠岸立马能装货。
智慧调度“车到即走”:用智能系统提前申报、实时调度堆场,车辆到港直接上船,连仓储都省了。
专用路线“零拥堵直达”:工厂到港口全程规划新车专用路线,零拥堵、零剐蹭,一脚油门直接开上船。
“简单说,小漠港把‘工厂-港口-海外’拧成一条高速通道,车还没到港,手续全办妥,到了直接‘开’上船,比快递还利索!”
港厂联动
首次运载1105台“深汕造”比亚迪车出口
汽车从生产线下来,只需5分钟就可直接开到港口!港厂联动的优势,正在激发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动能。
据悉,此次行程是全球最大之一汽车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首次靠泊深圳港,也是首次运载深汕本地生产的车型出口。本航次共搭载的车型主要为比亚迪海豚、海豹和宋plus等,其中1105台宋PLUS出口车型产自比亚迪深汕基地。
“此次靠泊作业创下小漠港投用以来最大吨位、最大载车量双纪录,标志着港口服务超大型滚装船的能力实现突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比亚迪“深圳号”顺利靠泊作业,交通部门会同海事部门、引航站,组织小漠港运营单位做好通航安全论证工作,组建专业团队做好码头服务保障,并建立联合调度指挥机制,对集港、装船流程进行全链条优化,推动计划调度、生产作业等环节实现无缝衔接,确保“直达直靠、靠泊即作”。
“小漠港作为深汕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和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的关键支撑平台,通过系统性资源整合与功能升级,在产业链集聚、物流枢纽构建及贸易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主要负责人昝双滨介绍。
一方面通过织密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滚装船航线网络,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省时、省心、省钱”的物流服务,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安家立业”。
截至目前,小漠港累计开通航线13条,业务通达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地中海、港澳等地区,计划新增“小漠港-意大利”航线1条。
另一方面,通过推行24小时港口作业及进出港服务,叠加应用“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便利化措施,实现车辆集港、放行装船等环节无缝衔接,持续压缩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确保港区滚装汽车出口业务零延时验放,实现整体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还通过加快小漠港二期工程、防波堤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完善港口设施功能,深入推进绿色智慧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滚装汽车作业效能与港口服务水平,加速打造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切实增强港口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小漠港二期主体工程已于今年1月开工,并于6月完成两台海西重机生产的AJ型65t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安装投用。预计2027年底小漠港二期工程投产运营后,小漠港区将打造成为具有集装箱、散杂货、商品汽车中转储运、物流集散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策划:甘雪明
统筹:凤飞伟
撰文:陶清清 吕诗俊
摄影/摄像:朱洪波 吕诗俊
剪辑:王抒
部分图片来源深汕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陶清清;朱洪波;吕诗俊;王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