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客车市场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份,其重点关注的27家客车企业共销售6米以上客车9276辆,同比增长16.37%,环比下降29.95%。
这“一升一降”的市场表现,说明客车行业基本面保持稳定,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具体而言,在政策层面,新能源客车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市场层面,暑期旅游市场快速回暖,有效带动了客运班线、景区接驳等细分领域需求增长。虽然环比出现短期波动,但这主要源于行业固有的季节性特征,属于正常的市场调节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头部企业正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创新服务模式等,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临近,新能源客车以旧换新加速落地,叠加暑期旅游市场的余热未消,行业分析机构普遍预测,下半年客车市场将延续回暖态势,新能源客车市场渗透率有望再创新高。
7月:宇通“一枝独秀”,中通第三,欧辉比亚迪跃升,中车重回前十
具体来看,2025年7月份6米以上客车销量排行榜中,宇通客车以2642辆的销售业绩,继续稳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高达28.48%,仍遥遥领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宇通成为该月唯一销量突破2600辆的企业,其单月销量甚至超过第二与第三名企业的总和。这一表现再次印证了其在产品力、渠道布局等方面的竞争实力。
苏州金龙(海格客车)的销量为1042辆,由6月份的第五跃升为第二,同比增长57.40%,环比增长25.69%,市场份额为11.23%,相比6月份提升近5个百分点。
中通客车保持第三,销量为1013辆,市场份额为10.92%,较6月份提升逾3个百分点。
福田欧辉由6月份的第六跃升为第四,销量为694辆,同比增长37.97%,市场份额为7.48%。
安凯客车销量为605辆,居第五,同比增长52.78%,市场份额为6.52%。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销量为560辆,从上月的第十跃升至第七;中车电动则凭借297辆的销售业绩重新杀回前十。
前十强企业中,包含中车电动(同比大增118.38%)、比亚迪(同比增长109.74%)、安凯客车(同比增长52.78%)、厦门金龙(同比增长45.31%)、福田欧辉(同比增长37.97%)在内的七家企业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同比增幅最高的是开沃汽车(南京金龙),高达1357.50%,这主要是由于其上年同期基数较低。
环比增长的企业仅有中车电动(环比增长91.61%)、比亚迪(环比增长43.96%)等四家企业。其中,环比增幅最高的也是开沃汽车(南京金龙),环比增长1565.71%,这同样是受其原有基数较低的影响。
7月份,客车行业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的企业正是实现环比增长的四家企业。
前7月:“两通三龙”持续领跑,七企实现销量正增长
2025年前7月,行业共销售6米以上客车65133辆,同比增长7.88%。
在具体排名中,宇通客车凭借20829辆的累计销量稳居行业榜首,市场份额高达31.9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宇通客车的销量仍远远超第二、第三、第四名企业的销量总和。这一亮眼的市场表现,充分彰显了其产品与品牌的优势。
中通客车以6852辆的累计销量保持第二,同比增长1.05%,市场份额为10.52%。
苏州金龙(海格客车)从前6月的第四跃升为第三,累计销量为5589辆,市场份额为8.58%。
第四名为厦门金龙,累计销量为5545辆,同比增长8.77%,市场份额为8.51%。
金旅客车继续保持第五,累计销量为4762辆,同比增长2.74%,市场份额为7.31%。
前十强中,有七家企业实现了累计销量的同比正增长。其中,吉利商用车同比增幅最高,高达246.55%,这主要是由于其上年同期基数较低。
从前7个月累计销售数据来看,客车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以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为代表的“两通”和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厦门金龙、金旅客车组成的“三龙”持续领跑,五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达到66.90%。
结语:
这是一个破立并举的时代。面对客车行业的深刻变革,客车制造企业必须“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夯实制造根基,坚守产品品质;另一方面要突破创新边界,加快技术升级。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网原创 作者:小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