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小米造了一辆便宜的法拉利,谁还需要保时捷?

一、从“保时米”到“法拉米”的造车逻辑

去年小米SU7上市的时候,有个汽车论坛搞了个特别有意思的行为艺术,让人闭着眼睛摸车标猜品牌,结果七成的人都把小米车标当成了保时捷盾徽。
今年6月27号,在北京金港赛车场,雷军开着Y7以6分22秒刷新了纽北四门车记录。
当时围观群众里有人拿手机录视频,背景音里还传出一句“我靠!保时捷被小米套圈了?”这也不能怪观众看走眼。
你瞧瞧那YU7的侧颜,3.25:1的头身比,简直就是照着法拉利Purosangue复刻的。
前脸那道从引擎盖延伸到轮眉的锋线,就像是从迈凯伦Speedtail上照搬过来的设计。
就连车漆都故意对着干,法拉利官微在小米发布会前15分钟发布了定制款VerdeDora绿,结果YU7设计师直接用“哥伦比亚祖母绿”回怼。
慕尼黑有个知名设计事务所的合伙人老K,私下里跟我吐槽说:“中国的速度真让我们措手不及,他们能把设计周期压缩到18个月,我们打磨一台概念车还得用五年时间。”
这种速度体现在销量上更惊人,YU7开启预订才67分钟,订单数就赶上保时捷在中国半年的销量了。
二、纽北刷圈背后的军备竞赛


我在特斯拉超充站碰到一个开SU7下赛道的改装店老板大刘,他后视镜上还挂着没撕完的“沪A·MR911”车牌贴纸。
他跟我说:“上次刷浙赛前我给电池换了液冷套件,结果客服打电话说影响质保。”
然后他苦笑着转动方向盘,“后来雷总亲自在直播间说玩改装不影响售后,我这才敢放开了折腾。”
这台标价25万的SUV藏着不少厉害的科技。
电机转子上有纳米陶瓷涂层,能让峰值功率维持更久;刹车盘里掺了碳化硅颗粒,热衰减阈值提升了30%。
最绝的是车架里那些像血管一样的热管网络,既能给电池降温,天冷的时候还能反向给座舱供暖,一下子就把续航提高到835公里了。
保时捷工程部有个德国老哥汉斯,最近在领英发长文说:“我们还在研究怎么让电动车声浪更接近V8,中国人都在用5.1声道模拟《极品飞车》音效了。”
话虽这么说,但他在纽北亲眼看见小米测试车在22℃气温下连刷15圈都不衰减,手里那杯黑啤都洒了大半在裤子上。
三、百万豪车信仰崩塌现场


上海陆家嘴有个豪车展厅,有个穿阿玛尼西装的老销售最近都得了“绿色PTSD”。
他说:“上个月来看GLS的客户,这个月全跑去试驾YU7了。
最气人的是个开兰博基尼urus的老客户,当场就把旧车钥匙拍在桌上要置换。”
我打开他朋友圈一看,上周还晒着和迈凯伦客户的合影,今天都转发十篇“小米生态链深度解析”了。
消费者掏钱买车的道理很简单。
保时捷Taycan四年保值率才52%,惨不忍睹,在二手市场碰到YU7三年免费换电的权益,就跟当年诺基亚遇上iPhone一样。
更厉害的是小米搞的“AI管家成长计划”,车载系统越用越懂你,开三个月后,你打喷嚏前座椅加热都能自动开启。
欧洲那边更夸张。
听说在米兰街头,有个土豪给YU7贴法拉利标被警察抓了,警察开罚单的时候居然还竖着大拇指夸“改得真像”。
巴黎有个租赁公司老板一下就下了500台订单,说“中国车自带TikTok滤镜,年轻人都爱拿来当拍摄道具”。
四、西方豪门的艰难转身


我在慕尼黑车展碰到宝马全球设计总监,老爷子盯着YU7的无边框车门直摇头,说:“我们2019年就做出类似概念车了,可董事会说这种设计不符合宝马调性。”
他还拿出手机给我看保密资料,那台流产的VisioniNEXT参数上被现款YU7全面碾压。
梅赛德斯更尴尬。
旗舰电动大G在欧洲实测续航打了个七五折,这时候又传出小米要在欧洲建超级工厂的消息。
高管内部会议上有人提议给车机装《原神》,结果被技术总监用“这是对德国工业精神的亵渎”怼回去了,结果转头就被人拍到用华为手机玩王者荣耀。
保时捷总部还流传着一个特别逗的笑话,说设计师们现在每天都得刷小米社区论坛,把点赞最高的改装方案打印出来当参考资料。
最火的是给方向盘装手机散热器那个创意,德国人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边开快车边直播。
我在日内瓦车展贵宾厅碰到法拉利董事长埃尔坎,他端着咖啡杯看着窗外的小米展台说:“二十年前我们教中国人造车,现在他们要教全世界重新定义汽车。”
夕阳透过落地窗在他额头上投下一道细长的阴影,就跟YU7车头那道分割气流的前唇一样。
说不定真正的颠覆不是替代,而是让豪华这个词变了味。
当科技平权的洪流把价格门槛冲垮,每个人踩下电门的时候,都能摸到曾经遥不可及的极速梦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