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不足?我给雷军支一招,快@他
小米汽车近真是火出了圈,SU7和SU7 Ultra的销量数据亮得让人眼花,订单量蹭蹭往上涨,可产能却成了大的拦路虎。雷军那句“成功来得有点猝不及防”,真是道出了小米汽车当下的甜蜜烦恼。
18小时锁单24万台YU7,这数字听着就让人激动,但随之而来的等车46周,让用户们直呼“等不起”。黄牛加价1.7万倒卖订单,用户怨声载道,口碑和真金白银都在往外流。而SU7 Ultra发售两小时就有一万大定,更是让产能压力如山般压来。
面对这局面,咱们得想办法啊!我觉得比亚迪代工是个不错的出路。比亚迪全球有15大基地,产能那是杠杠的。常州基地、抚州基地、西安基地,随便哪个都能给小米汽车提供强大的产能支持。而且YU7后驱版用的比亚迪兆瓦闪充刀片电池,和比亚迪唐L的生产线兼容性高达95%,改造成本每辆才300块,电驱系统直接用比亚迪汉EV同款SiC控制器,焊接夹具改改500万就搞定。
从成本上看,代工比自建更划算。基础代工费1.6万元/辆,月产过1.5万辆后还有奖励。这样算下来,比亚迪代工毛利率能到22%,咱们每辆车能省1.2万元固定资产折旧,6个月就能多交14.4万辆,挽回47亿潜在损失。
实施起来也很快,6个月搞定产能翻倍。第1个月签协议,第2个月试生产,第3个月拉产能,第6个月总产能突破月1.5万辆,交付周期从56周压缩到28周,黄牛都得被我们打垮。
为了锁死主动权,还有三招。让比亚迪签120%产能预留协议,开放HyperOS底层协议但攥紧语音交互和生态互联,代工车尾标加“BYD CO-PRODUCTION”。这样既能保证产能,又能保护品牌。
短期多交车回血,中期绑定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长期开创新范式,这绝对是小米汽车从0到1再到100的关键一战。雷总,赶紧亲自带队去比亚迪深圳总部,7月底前把协议敲下来吧!别让用户等得太久,别让市场机会溜走。兄弟们,干就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