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连续遭遇两个利空,10月销量同比再度下滑,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跌,未来能否靠海外布局逆势突围值得关注

比亚迪这次算是真遇到两个利空。第一个,就是销量的事。你知道,去年10月比亚迪的销量是50.27万辆,说白了,去年这个时候已经相当不错了,和前年比其实没差太远,但今年呢?到10月,43.97万,最多也就比9月多点,环比涨了11.6%。听上去还可以,实际上,同比去年少了大概12%,几乎只有去年同期的86%。虽然10月冲了个年内新高,但比去年还是悬崖式的差距。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10月的就算44.17万,还是不够看嘛。这个数据一公布,马上就有人嘴上不说,心里却在想:是不是价格战把大家都打瘦了?这个问题能折射出国内市场的饱和。你问我,国内还剩多少潜力?这个不好说,估算个不确定的范围,大概剩20%左右的空间,快饱和了。去年高峰期,几百家品牌在国内你追我赶,不怕冷场,结果今年都开始稳住脚了。

比亚迪连续遭遇两个利空,10月销量同比再度下滑,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跌,未来能否靠海外布局逆势突围值得关注-有驾

这就牵扯到第二个点了——三季度的财报。你看,比亚迪第三季度营收差不多1950亿,同比减少了3%,那也不是大跌,但利润就有点扯了,78.2亿,比去年同期直接杀了三分之一还多。用我身边修车师傅的话说,利润像个翻车的货车,一路滑坡。这反映出,虽然销量还在,但赚钱越来越难。

有人说,问题不光在国内。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有的,去年比今年多20%。你别小看这点,去年仰望U9那风驰电掣的速度,今年硬件方面的技术持续在突破。前不久我翻了下资料,显示比亚迪在电池和电机上的投入占比到33%左右,去年只是20多点。这个比例听上去不算高,但放在车企里,那是挺夸张的。毕竟研发是长跑,不是短期的毛毛雨。去年那款仰望U9,时速522公里,差不多是世界第一了,证明技术还是有实力的。

问题又跑偏了——为何利润的下滑和研发投入的增加不能同步跑起来?这我一度自我怀疑,可能是成本压力太大吧。供应链问题?我认识个零件厂的老板,他说供应链压力巨大,从原料到制造都像是在拼命抢,今天没货,明天涨价。咱们别倒退太快,讲讲海外。

比亚迪连续遭遇两个利空,10月销量同比再度下滑,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跌,未来能否靠海外布局逆势突围值得关注-有驾

比亚迪现在在海外的动作相当快。你知道,去年就开始布局泰国、巴西、欧洲一些国家的工厂。出口量现在约占整体的10-15%,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比亚迪的目标是,到年底海外市场销量翻一番,达到十几万台。这个计划听上去挺遥远,但你国际化才是真正把企业变成国际车企的关键。

我特别好奇,是不是有人感受到他们所谓的产销本地化这个概念,就是降低进口关税,减少转运环节,让车子更快出镜。这点,和传统大牌有区别。以前,丰田、宝马靠打造全球生产体系,现在比亚迪也在追。所谓本地化,其实就是把生产线拆到不同国家,让车型更贴合本地消费者。你觉得,不是所有车企都得走出去才能活得更好吧?

之前有个朋友跟我吐槽,他说,比亚迪要是真能靠海外逆势突围,怎么说也能撑得住。但我有点怀疑,就是这海外市场的门咋开的?是不是一开始用价格诱惑太大?结果就变成了价格战,打得国内市场都乱了套。有时候我在想,除了刮刮快感,到底海外能带来多大变化?毕竟,海外的竞争也不简单,比如特斯拉、日系车、欧洲的新能源品牌都开始出手。

比亚迪连续遭遇两个利空,10月销量同比再度下滑,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跌,未来能否靠海外布局逆势突围值得关注-有驾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海外市场的技术突破,能不能带来真正的利润提升?我猜测,也许是个试错的过程。比亚迪能在国内靠价格战或大规模拓展,用品质和技术换市场份额,但海外的消费者更看重体验和品牌认知。你不知道,有次我朋友在欧洲经销店看到一辆比亚迪汉,只说了一句:还行,价位比宝马便宜。这就很奇怪了,利润率和成本控制是不是还能再优化?

说到这,我忽然想到,未来会不会有某个点,改变市场的命运?续航能力再提高一点。刚才我翻了个资料,自己猜的:能不能做到百公里续航提升到650公里,或者更高?这个目标不算难吧?毕竟,现在已经有人宣称能够达到600公里以上。假如比亚迪能加长一点车身,比如把豹五的车身从4850加长到4960,座位布局、空间更合理,销售量可能就能提升不少。这不是吹牛,就像我跟朋友说的,你想想,家里大一点的车,载个娃娃摇篮再合算不过去。我怀疑,部分用户真正买SUV,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折腾家用的那点实用。

我得强调,这风吹得热闹,实际争霸还是得看技术。比亚迪一直在强调电池安全、电机效率,连世界第一都敢说。这点其实挺重要,因为市场上很多都在比拼续航、充电速度,但在我看来,真正的门槛是可靠性。我想问问你们,你觉得,除了续航、价格,什么才是你在选新能源车时最看重的?

比亚迪连续遭遇两个利空,10月销量同比再度下滑,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跌,未来能否靠海外布局逆势突围值得关注-有驾

另外一个我也在思考的,是资本市场的双标。早期亚马逊也是财务不好看,但研发投入高。你看,它哪怕亏的血本无归,股价照样飙,只因为未来潜力巨大。这让我想,新能源车行业也是一样,利润先不重要、技术先行,才可能成长成大企业。华尔街认可的就是这个逻辑。

总归,我还是觉得,市场变数太大。明年,24年的销量能不能破万?这个数字在我看来,有点疯狂了。话说回来,未来还会不会出现更奇迹的突破?某个新能源技术彻底变革市场?或者,咱们国内的政策又出新招,刺激新一轮增长?这些都挺令人期待。

你有没有注意过,当市场压力大时,汽车公司最后都在拼什么?我猜,就是技术。毕竟,硬核技术的背后,是你能不能在未来几年内,赚得越来越多。技术提升了,成本会不会下降?这是个疑问。咱们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看比亚迪的海外表现。你们有没有觉得,现在的车企其实都在打一场看不见的?反正,路还长,未来的车,我倒是更关心那些参数优化的细节了。

比亚迪连续遭遇两个利空,10月销量同比再度下滑,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也双双下跌,未来能否靠海外布局逆势突围值得关注-有驾

你觉得,下一步他们会怎么杀出血路?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