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刷到条新闻,广汽菲克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早该凉了,质量稀碎”,有人喊“冤啊,我车还没开几年”。但要我说,最扎心的真相可能藏在维修单里——毕竟,能把车主逼到“找人手工做保险杠”的品牌,哪还有活路?
▍ 维修账单比车价还刺激
2025年1-6月,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数据显示,广汽菲克相关投诉中,“维修报价异常”占比高达41%,远超行业平均的12%。杭州车主李姐的账单更离谱:方向机坏了,4S店报价7000;保险杠剐蹭,换原厂件要4万。她自嘲“修次车够买辆五菱宏光了”,最后找汽修店手工做一个,才花3000块。
▍ 4S店的“暴利生意”被曝光了
这事儿可不是孤例。今年3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暗访揭开内幕:同型号前保险杠,4S店卖4.2万,第三方维修平台用同一供应商配件只要1.8万。更讽刺的是,厂家给4S店的供货价才8000,中间3.4万的差价全进了经销商口袋。有车主吐槽:“合着我买车是‘钓鱼’,修车才是‘割肉’?”
▍ 卖车亏钱,靠配件“回血”的套路该收场了
为啥维修费贵成这样?说白了就是“卖车亏钱,售后补窟窿”。早年为了抢市场,广汽菲克把车价压到成本线以下,单车利润不到5000块。卖得越多亏得越狠,只能从配件和工时费上找补。但现在新能源车崛起,油车需求暴跌,销量上不去,“售后补亏”的算盘彻底打不响了。
▍ 油车想活,得学“把车主当人看”
现在油车市场卷得厉害,合资品牌要么转型新能源,要么学丰田、大众搞“亲民售后”——配件降价、工时费透明。你看本田最近推的“零件终身保”,大众的“透明车间”,都是把利润从售后往新车端挪。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买车别光看外观,多查查维修口碑,去第三方平台比比价,别再当“冤大头”。
▍ 当修车不再是“割肉”,才是真·汽车时代
从“修次车够买辆新车”到“零件价格明码标价”,汽车行业正在经历阵痛。当4S店的维修单不再“漫天要价”,当车主们不用再为修车肉疼,或许才是咱们普通消费者真正能“开开心心买车”的时候。你说,这一天啥时候能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