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只管造不管停,单位买了五辆新能源公务用车后发现进不去大门

车企只管造不管停,单位买了五辆新能源公务用车后发现进不去大门-有驾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纷纷响应政策号召,采购新能源公务用车。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部分单位采购的新能源汽车,竟然因为车身尺寸过大而无法驶入单位大门。

去年单位响应绿色公务出行号召,一次性采购了5辆某品牌新能源公务用车。然而当新车交付时,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这些车身长度超过5米的"大家伙"根本无法通过单位大门的标准车道。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多地都有发生,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场所:一是建设年代较早的党政机关大院;二是位于老城区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三是历史建筑改造的办公场所。这些单位的共同特点是建设时依据的车辆通行标准与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尺寸存在明显差距。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型,由于需要搭载大容量电池组,车身结构往往比同级别燃油车更为庞大。其次,部分车企在公务用车市场存在"求大求豪"的设计倾向,认为大尺寸车型更能体现单位形象,却忽视了实际使用场景的限制。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存在"重采购轻使用"的倾向。各地政府将新能源公务用车采购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却鲜少对车辆的实际使用便利性提出要求。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公务用车的推广是大势所趋。但要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见效,不能只盯着采购数量这个表面指标,更需要关注实际使用环节的种种细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