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股上市,21年多次受挫,业务规模引关注

说到奇瑞汽车这一波终于要在港股上市,真的可以说是“时也命也”。21年时间,别说造车,很多行业都能从无到有变个样,奇瑞愣是一路熬过来,终于看到希望了。你要说奇瑞是“忍辱负重”,真不夸张。经历这么多次上市失败,创业、改革、扩张、金融危机,哪样不是大风大浪?这中间得有人,得有团队咬着牙顶着压力扛过来,才能轮得到今天这个“圆梦”的机会。

奇瑞其实算是老资格了,97年成立,当年中国汽车还在大众、丰田、现代这些海外牌子手里转悠。奇瑞杀出来,靠QQ这台车直接火遍大江南北。身边很多人年轻第一辆车就是奇瑞的,实惠、皮实、买得起。当时谁能想过,这家公司会这么难上市?21年时间,钱赚了,车造了,出口也干得漂亮,就是上市卡住,明明很多新势力都还没赚过钱,资本市场一窝蜂地吹起来,结果奇瑞老老实实搞产业,偏偏碰得一鼻子灰。

业内都知道奇瑞上市史是坎坷的,这里随便捋一捋大家能看个大概:

- 首次上市就在2004年,结果直接折了。原因很简单,奇瑞没造车资质,只能挂靠上汽。用20%股权换生产线,产权和利润分配问题说不清楚,上市没人敢碰。双方谈不拢,第一次上市泡汤。

- 等了四年,奇瑞内部搞定了股权结构,2007年再来。那个时候奇瑞QQ卖得好,大家都觉得肯定稳了。结果好景不长,扩张带来品控问题,利润下降,还碰上了08年金融危机,整个资本市场像见了鬼,投资人跑了。第二次还是没戏。

- 后面十几年里,奇瑞搞过技术公司上市、搞新能源公司上市、想借壳入A股,海螺型材什么的全试过,就是一次都没成。要说耐心也是服了,别的企业早放弃了,奇瑞硬是一路扛着,没被打垮。

说到底,奇瑞一直踩在传统产业转型的风口浪尖,中国汽车行业都是从燃油车干起的,后来新能源崛起,资本市场就跑去捧新能源牌子,奇瑞呢,一边搞老本行,一边抓着改进升级,没被拖死已经很厉害了。但上市门槛就是高,奇瑞这种股权结构复杂的,加上本身多方参股,市场一看就头大。

奇瑞这次能上市,深层逻辑是什么?其实还是业绩摆在那里。港股对老牌制造企业本来就包容性更强,尤其是要转型做新能源的,谁都知道烧钱,上市融资的需求大。但混合所有制企业,三方大股东——国有资本、管理层员工、外部民企资本(如立讯、五道口)——各持股份,各有诉求,协调起来困难。这些核心问题从来没完全消除。

但奇瑞为什么这次能行?很大原因是它的业务规模让人没法忽视:

- 2024年营收超4800亿元,出口连续22年全国第一,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吉利和长城加起来还达不到这个体量。比亚迪虽然新能源厉害,单纯出口量只有奇瑞的四成,连王传福也说要像奇瑞学习国际化。

- 狂出口114.46万辆,主要卖到中东、南美、中亚这些市场,人口大但当地没啥汽车产业,又看重价格,美日德那种霸主根本不会在乎。大家要买车用,奇瑞的牌子就响。

- 但是利润天花板还是比较低,营收明确很高,但利润方面又没赶上吉利、长城,烧钱做渠道,布局海外,收获是名气和市场,但真金白银没那么多。

说到底,奇瑞其实是一家出海经验最足的中国车企。2001年就去中东了,那时候国内几乎没人谈全球化。奇瑞是中国车出口的开荒牛,但现实没那么美好。出口主力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美大市场始终没突破,偶尔政治、政策,对企业就是重大打击,没安排好就影响全年度亏盈,这玩意儿比卖车难多了。

再说新能源转型,奇瑞明显比较慢。虽然这两年都在喊新能源,但数据一出来,2024年新能源收入占比只有16%,吉利都冲上50%以上了,长城三分之一也整到了。奇瑞这些新技术车型还没成气候,品牌在老外心里还停留在“便宜耐用的中国燃油车”,这也是后续市场能不能续上的关键。

这些问题归在一起,实际上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中的老问题:如何顶住利润压力、如何迎合政策环境、如何用新技术打破海外标签。奇瑞能熬21年,绝对不是只靠市场,也有企业文化、管理思路在里头。

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奇瑞上市都感慨,“苦等、终于圆梦”,真实原因不是它缺钱,而是它是中国几代汽车人的希望。大家都知道,中国制造如果想在世界站住脚,除了手机、家电这些高频产品,汽车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的。奇瑞代表了拼死突围的一代车厂,从安徽芜湖的工厂一路打拼到世界排名前十一,出口榜首,员工几万人,市场几百亿,说起来真的让人感动。

从产业角度说,奇瑞上市,对整个中国车企是一大鼓舞。过去动力是合资品牌主导,一批大的自主品牌逐渐崛起,现在是新能源、生意模式多元化,拼的是技术和渠道。奇瑞上市进一步激发了国内企业搞国际化的热情,大家知道,不管你有多难,只要业绩硬,机会总归等得到。

奇瑞港股上市,21年多次受挫,业务规模引关注-有驾

从投资角度看,这类企业上市不是冲市值,更讲究融资实用——技术迭代、渠道扩展、补充流动资金。奇瑞不缺市场,但做大做强离不开资金支持,尤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这些技术突破,一年投上百亿都是家常便饭。奇瑞既有老市场,也积极做新业务,资本市场看重的就是这种综合实力。港股本身大平台,和全球投资人对接容易,有利于整体国际化布局。

奇瑞港股上市,21年多次受挫,业务规模引关注-有驾

当然,上市不是一劳永逸。奇瑞老问题没消失,新能源没跟上步伐,欧美市场难进,出口主力还是欠发达地区,比亚迪、吉利、长城都在猛冲,谁都在抢新的赛道,奇瑞怎么做到品牌升级、利润率提升,这些都是考验。中国车企想成为国际巨头,不仅仅是得销量,还得技术领先、品牌认可和利润增长。

奇瑞港股上市,21年多次受挫,业务规模引关注-有驾

回头再看奇瑞,21年上市路,失败过,走弯路过,也碰到过外部政策和内部管理大挫,熬到今天就是能力的体现。中国车企不是一次成功的故事,奇瑞也是一步步摸索,失败过无数回,最后靠业务硬实力和独特品牌气质,终于在港股拿到门票。这是对所有国产企业最大的鼓励——只要坚持、只要过硬,机会总归不会错过。

奇瑞港股上市,21年多次受挫,业务规模引关注-有驾

有人说,这种企业还是传统,没新鲜劲。其实没想到,奇瑞在智能、科技投入上一点也不保守,最新招股书上资金用途都是投研发、扩大产能、改进供应链,这些都是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就算市场认知还停留在燃油车,企业自己都早转型布局,多少新技术团队都在积极赶头阵。

站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角度,今年港股最大的汽车IPO,奇瑞这个大哥的上市,影响深远。所谓“默默坚守,终于破局”,这是中国制造、国货品牌实实在在的胜利,也是给整个传统产业转型的信心强心剂。等着吧,后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奇瑞能继续突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化之路也会更有希望。

所以大家看待奇瑞上市,不光是一个汽车企业的事,这也是全体中国制造人打拼的缩影。21年磨一剑,终在港股亮剑,下一个21年会怎样?等着看奇瑞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