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国产车教父”三菱汽车吗? 它最近宣布彻底退出中国了! 入华40年,从带着中国造出第一辆卡车到发动机供遍国产车,再到如今灰溜溜收场,这段旅程简直成了教科书级的“作死”现场,自己沉迷旧技术,懒得创新,结果被时代无情甩开。 咱们今天就扒一扒它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玩垮的,里面那些落伍操作,能让你大跌眼镜。
1973年,三菱第一次向中国出口中型卡车,直接帮一汽打造了解放卡车。 上世纪80年代,合资造车火起来,三菱乘势合作生产厢式车和越野神车帕杰罗。 这款车动力强劲、省钱耐用,口碑嗖嗖上窜,成了当时公务车里的宠儿。 靠着这股子实干劲,三菱在中国车企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到了90年代末,中国自主品牌起步艰难,发动机技术落后得一批,其他外国品牌都捂得严严实实。 这时三菱站了出来,大方提供省油、耐操的发动机,还在国内建厂降低价格。 一时间,长城、吉利、比亚迪这些大牌都装上三菱发动机,当成核心卖点使劲吆喝。 品牌形象蹭蹭往上爬,三菱因此戴上了“国产车教父”的帽子,光在国产车发动机市场,它就占了30%的份额。
进入2000年代,三菱靠着“全能SUV”欧蓝德风光无限。 2018年,它在中国销量飙到14.4万辆,光欧蓝德一款车就卖出10.56万辆,碾压其他日系对手。 帕杰罗国产化后更是火遍越野圈,成了身份象征。 可这波高峰之后,三菱就摆烂了。 2019年起整整6年,它没推出一款真正的新车型,欧蓝德和帕杰罗改来改去就是换个皮,发动机技术还是90年代的老一套。
内饰丑得掉渣,中控面板按键跟古董似的,塑料感重得能划伤眼睛,年轻人看一眼就摇头。 你想想,2025年了,谁还扛得住这种老掉牙设计。 更糟糕的是,新能源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品牌比亚迪、吉利卷电动化技术像玩儿似的,可三菱动作慢得跟蜗牛爬。 2022年它勉强推出首款纯电车阿图柯,结果一查,完全是换标广汽埃安V的冒牌货,一点原创技术都没有,价格还虚高到20万区间,月销量直接掉到个位数。
电动化规划更是滞后得离谱,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都过半了,三菱才计划2030年实现50%电动化目标,落后市场五年不止。 战略上,它靠吃老本活着,钱砸在旧发动机上,对创新爱答不理。 内部问题一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内斗也拖垮中国业务决策,整个公司僵得跟块铁板。
退出过程像慢动作回放。 2019年先卖了东安三菱股份给长安,2021年彻底甩掉东南汽车股份,2023年10月广汽三菱生产停了,工厂1块钱贱卖给广汽埃安。 最新一锤子来了,2025年7月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业务关停,合资公司改名为沈阳国擎动力。 这一串操作下来,三菱在中国的生产血脉全断干净了,成了日系品牌里第一个完蛋退市的主儿。
退出不孤单,早前广汽菲克也破产了,Jeep国产化项目泡汤。 合资车阵营里,行动慢的都挨了闷棍。 三菱发动机订单2020年暴跌40%,市场份额缩得只剩个位数。 中国车市卷得凶残,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狂飙,逼得三菱这类老古董无处可躲。
早年那些风光事成了讽刺,帮别人做嫁衣,轮到自己转型却原地踏步。 它靠给国产车供发动机起家,最后反被比亚迪这些玩家碾压。 入华40年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部“作死”真人秀:懒、慢、摆烂,结局注定完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