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雷劈三次不死,现实版天雷渡劫,科学无法解释

最近,一则发生在广西北海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看完视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事情是这样的,在2024年5月21日下午,铁山港服务区内,天气骤变,乌云密布,雷声滚滚。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辆正在服务区里缓慢行驶的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车,突然间就成了天空的“靶子”。

遭雷劈三次不死,现实版天雷渡劫,科学无法解释-有驾

一道刺眼的闪电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劈中了这辆车。

还没等周围的人反应过来,接二连三,总共三道雷电都精准地命中了它。

这个场面,被很多在场的车主和行车记录仪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视频里电光火石的瞬间,伴随着巨大的雷鸣,确实让人心惊肉跳,感觉就像是电影里的特效场景。

这事儿一出来,大家最好奇的肯定是车里的人怎么样了。

按常理推断,遭遇这么猛烈的雷击,车里的人就算没受伤,也得吓得不轻吧?

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车主是一位女士,事后她接受采访时表现得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是云淡风轻。

她回忆说,当时就听到车顶传来几声巨响,像是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但她本人在车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更谈不上惊慌失措。

检查了一下车辆,发现除了车顶被雷电击中的地方留下了几个小黑点,像是被烟花烫了一下,车辆的各项功能一切正常,连个故障灯都没亮。

于是,这位心态极好的女车主,在确认人车安全后,就直接把车开走了,继续她原本的旅游行程。

这份从容和淡定,让无数网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心态”。

当然,除了佩服车主的冷静,更多人的疑问集中在了这辆车上:为什么被雷电连续劈中三次,车和人都能安然无恙?

遭雷劈三次不死,现实版天雷渡劫,科学无法解释-有驾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

难道真是运气好,或者像网友开玩笑说的那样,是“道友渡劫成功”了?

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玄学,而是一系列扎实的科学原理和过硬的工业技术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中学物理就学过的基本概念,叫做“法拉第笼”效应。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原理很简单。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笼子或者外壳,可以有效地屏蔽外部的电场。

当雷电这种强大的电流击中这个金属外壳时,电流会沿着导电性极好的金属表面流动,并最终导入大地,而笼子内部的空间则不会受到电流的影响,形成一个安全区。

我们平时坐的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也经常会遭遇雷击,但飞机上的人员和设备之所以安全,就是因为飞机的金属机身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法拉第笼。

汽车的车身,尤其是传统的燃油车和现在的新能源车,其主要框架和外壳都是由金属构成的。

这就天然地为车内乘客提供了一个“法拉第笼”的保护。

当雷电击中车身时,强大的电流会顺着车顶、车身框架这些金属部件流过,然后通过与地面接触的轮胎释放到大地中。

有人可能会问,轮胎不是橡胶做的吗?

橡胶不是绝缘的吗?

遭雷劈三次不死,现实版天雷渡劫,科学无法解释-有驾

没错,在普通电压下,橡胶是很好的绝缘体。

但是,雷电的电压高达数亿伏特,瞬间电流可达数万安培,在这样极端的能量面前,轮胎的绝缘性会被瞬间击穿,从而形成一条通往地面的电流路径。

所以,理论上说,在雷雨天待在封闭的汽车里,是要比站在空旷的野外安全得多的。

既然所有汽车都有这个效应,那为什么这辆比亚迪宋PLUS的表现会如此突出,甚至可以说是“毫发无伤”呢?

这就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车辆设计和技术问题了。

一方面,这与比亚迪近年来主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有很大关系。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把电池包的上盖和车身底盘结构融合在一起,让电池不仅仅是一个供能的部件,更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这样做的好处是极大地增强了车身的整体性和扭转刚度,使得整个车身,尤其是底盘,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无缝的“等势体”。

当雷电的巨大能量传来时,这个高度一体化的结构能够让电流更均匀、更顺畅地在整个车身表面传导,避免了因为结构连接不紧密或材质差异导致电流在某个点上过度集中,从而烧毁局部零件的风险。

可以说,CTB技术让这个“法拉第笼”变得更加坚固和完美。

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在整车安全,特别是高压电系统和电磁兼容性方面的设计。

新能源车内部布满了各种精密复杂的电子元器件和高压线路,它们对外界的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遭雷劈三次不死,现实版天雷渡劫,科学无法解释-有驾

一次雷击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足以瞬间摧毁没有经过良好防护的电路系统,导致车辆瘫痪。

而这辆宋PLUS在经受了三次雷击后,送到4S店进行全面检测,结果显示其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都完好无损,高压电路没有出现短路,整车系统也没有崩溃。

这充分说明,比亚迪在车辆的接地设计、电路屏蔽以及关键部件的浪涌保护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建立了一套非常可靠的防护体系。

这套体系就像给车辆内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穿上了一层层坚固的“电磁盔甲”,硬生生扛住了大自然最严苛的“高压测试”。

这件事也给我们普通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科普课。

除了雷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行驶中遇到高压电线掉落,正好搭在了车身上。

这个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赶紧下车逃离。

但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那就是待在车里别动,千万不要轻易下车。

因为此时车身已经带电,你待在车里,由于法拉第笼效应是安全的。

可一旦你单脚落地,身体就会在车身和大地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强大的电流会瞬间通过你的身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待在车内,立即拨打救援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前来处理,在确认外部环境已经断电安全后,才能离开车辆。

总而言之,广西北海这起“天雷劈车”事件,虽然看起来极具偶然性和戏剧性,但其背后反映出的,却是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里的数据或者宣传册上的口号,而是通过一次真实、极端、无法复制的自然现象,向所有人证明了其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消费者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毕竟,连老天爷亲自下场进行的“终极质检”都能顺利通过,这份由“天雷认证”的安全感,恐怕是任何广告都无法比拟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