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自动驾驶要火?2025年买车是捡便宜还是掉坑里?

2025年买车,L3自动驾驶到底值不值得等?

最近几年,自动驾驶技术炒得火热,尤其是L3级别,号称能让驾驶员在某些情况下“解放双手”。

车企们纷纷喊出“2025年量产L3”的口号,听起来像是再过一年,咱们就能买辆能自己开的车了。

L3自动驾驶要火?2025年买车是捡便宜还是掉坑里?-有驾

但现实真有这么美好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2025年买车,到底是捡了个大便宜,还是踩了个大坑?

L3自动驾驶,现在到底靠不靠谱?

先别急着兴奋,咱们得看看L3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最近有机构测试了7款号称“L3级”的车,结果只有2款勉强及格,剩下的连隧道这种常见场景都搞不定。

更扎心的是,很多车主买了带“高级辅助驾驶”的车,结果实际用到的次数连15%都不到。

为啥?

因为现在的系统动不动就“罢工”,要么就是让你突然接管,搞得人比不开辅助驾驶还紧张。

说白了,L3现在还是个“半成品”,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差得远。

车企们宣传得天花乱坠,但真开起来,你会发现它只能在特定场景下用,比如高速或者快速路。

要是碰上雨雪天气、隧道进出、或者复杂路口,系统可能直接“懵圈”,还得靠你自己来。

政策开了绿灯,但技术还在“补课”

好消息是,政策确实在推动L3落地。

北京、武汉这些地方已经允许L3车辆在高速上“脱手驾驶”(当然,你得随时准备接管)。

L3自动驾驶要火?2025年买车是捡便宜还是掉坑里?-有驾

工信部也批准了9家车企做L3测试,包括比亚迪、蔚来这些大厂。

但问题是,政策跑得快,技术却有点跟不上。

比如,激光雷达在雨雪天容易“瞎眼”,隧道里光线变化太快,系统反应不过来,高速上延迟个一两秒,可能就错过变道时机了。

更别说城市里复杂的路况,现在的L3根本应付不了。

所以,就算政策允许,技术不成熟,你敢完全放手让车自己开吗?

买车人的小心思:现在买还是再等等?

很多人纠结,2025年买车,到底是趁早享受新技术,还是再等等更成熟的版本?

这得分人。

1. 科技发烧友:早买早享受,但得选对车

如果你是个喜欢尝鲜的人,愿意为新技术买单,那2025年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

像小鹏G7 Ultra版、华为问界M9这些车,硬件已经预埋了高算力芯片,未来可以通过OTA升级解锁L3功能。

相当于你现在买,以后不用换车就能用上更高级的自动驾驶。

但要注意,别被“全场景自动驾驶”这种话术忽悠了。

现在的L3主要还是高速用,市区里还是得靠你自己开。

L3自动驾驶要火?2025年买车是捡便宜还是掉坑里?-有驾

而且,这些车的价格可不便宜,比如问界M9要46万起,比普通车贵了一大截。

2. 商务人士:省心比省钱更重要

如果你经常跑高速,或者商务出行多,L3确实能让你轻松不少。

比如堵车时,系统能自动跟车,不用一直踩着刹车。

华为问界M9还搞了个“车企责任兜底”的保险,万一系统出问题导致事故,车企负责赔偿,这点对商务用户来说挺有吸引力。

3. 普通家庭用户:别急着跟风

如果你买车主要是城市代步,那现在的L3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因为它市区里基本用不了,你还得老老实实自己开。

而且,带激光雷达的车比普通车贵好几万,贬值还特别快。

比如极氪001的老款车型,因为没有L3硬件,二手价直接跌了40%。

4. 预算有限的人:别被“未来技术”绑架

如果你预算就十几万,那真没必要为了L3多花冤枉钱。

现在的L3功能还不成熟,而且未来几年技术肯定会更便宜。

L3自动驾驶要火?2025年买车是捡便宜还是掉坑里?-有驾

就像当年的电动车,早期买的人花了大价钱,现在同样的钱能买更好的车。

2025年买车,到底图啥?

说到底,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为了给车企当“小白鼠”。

L3技术确实在进步,但2025年可能只是个过渡期。

如果你不是特别需要,完全可以再等等。

晚一年买车,可能省下好几万

技术迭代太快了,现在花大价钱买的“高端配置”,过两年可能就是标配。

比如激光雷达,现在成本高,但比亚迪已经在研发更便宜的方案,未来10万级的车也能用上。

L3不是终点,L4才是未来

车企们现在拼命搞L3,但其实真正的目标是L4(完全自动驾驶)。

英伟达已经在研发支持L4的芯片,特斯拉的FSD也在推月付制,未来可能像订阅视频会员一样用自动驾驶。

所以,现在花大价钱买L3,可能过两年就落后了。

总结:2025年买车,理性比冲动更重要

科技发展是好事,但买车是个大决定,别被营销话术带偏了。

如果你真的需要L3,那就选硬件预埋好的车,未来能升级;如果只是日常代步,那现在的L2+辅助驾驶完全够用,没必要多花几万块买个用不上的功能。

最后,记住一句话:车企的PPT再漂亮,也不如你手里的方向盘靠谱。

2025年买车,别光听宣传,多试驾、多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款,才是真正的“捡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