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儿聊个事儿,保准各位听了心里得咯噔一下。
我那哥们儿老王,上个月提了辆新势力电车,新鲜劲儿还没过呢,上周半夜差点没把自个儿“送走”。
他那天晚上加完班,车开到四环,万籁俱寂,就他一人儿寻思着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嘿,好家伙,中控大屏“Duang”一下弹个窗,说啥“系统检测到新版本,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即将进行OTA升级”。
老王心也大,寻思着好事儿啊,爱车又能get新技能了,点了“同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车,就那么悄无声息地,在四环主路上趴窝了。
双闪打不开,车门落不了锁,大屏一片漆黑,整辆车成了一块两吨重的铁疙瘩。
老王坐在驾驶座上,看着后视镜里一辆接一辆飞驰而来的大货车,脑门子上的汗跟下雨似的。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不是坐在智能汽车里,是躺在一个随时可能被追尾的高科技棺材里。
这魔幻的一幕,就是当下“汽车OTA升级”乱象最真实的写照。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买的车,从一个可靠的代步工具,变成了一个脾气阴晴不定的电子祖宗?
车企们前几年跟疯了似的,把OTA,也就是空中下载技术,捧上了神坛。
今天你推送个“麋鹿测试增强包”,明天我就上线个“智能香氛系统”。
艾拉比统计过,光2024上半年,国内74个牌子就干了290次OTA,这频率,比我换手机壳都勤。
好像谁家不搞“月月焕新”,谁就是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诺基亚,土得掉渣。
可这热闹是他们的,咱们车主的糟心事儿谁懂啊?
这帮厂商,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把从硅谷学来的“先发布,后修复”那套互联网思维,玩得是炉火纯青。
这套路在游戏界早就见怪不怪了,卖你个半成品游戏,美其名曰“抢先体验”,然后靠一堆补丁慢慢缝补。
可问题是,游戏卡了能重启,车在高速上“卡了”,你拿头重启啊?
硬件上的缺陷,软件上找补;设计上的懒惰,让用户拿命来测。
更有甚者,把OTA当成了规避“召回”的后门。
偷偷给你改个动力参数,限制一下电池性能,神不知鬼不觉,连个通知都不给你。
这哪是升级,这简直就是厂商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远程到你车里动手动脚。
所以啊,当那纸《征求意见稿》下来的时候,我是一点都不意外。
再不给这股邪火浇盆冷水,真得出大事儿。
这次新规,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别瞎搞了。
以后你想给车OTA,行,先去工信部排队备案。
尤其是动自动驾驶、三电系统这种核心部件的,光备案不行,还得公示,还得审查。
等于是在厂商和用户之间,加了一道官方的“质检员”。
小鹏之前就特实诚,发公告说因为新规,原定的OTA得推迟。
你看,紧箍咒一戴上,猴子就老实了。
这对咱们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它意味着,我们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地,把自己当成厂商免费的“测试工程师”了。
以后的每一次升级,都将是车企深思熟虑、反复验证的结果。
这或许会让我们的车少了一些“尝鲜”的乐趣,但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说到底,一辆真正优秀的智能汽车,它的价值不在于能给你推送多少个花里胡哨的功能,而在于它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安全、可靠地把你送到目的地。
那些把OTA当成营销噱头的车企,就像是只练花架子的武师,看着热闹,真上了擂台,一拳就倒。
这场OTA的“退烧”,也是给整个行业挤挤泡沫。
当大家都不再比谁的更新包推得快,而是比谁的系统更稳定、更安全时,竞争才算回到了正轨。
所以,以后再有销售唾沫横飞地跟你吹他们家能“周周OTA”时,你大可以喝口茶,慢悠悠地问他一句:“哥们儿,你们家这升级,备过案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