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自:人民政协报
日前,6名东北大学学生因实习死亡让一个问题引起关注——大学生在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事件发生后,记者联系了多年来关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验环境安全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北洋讲席教授杨全红。杨全红表示:“内心十分悲痛,学生在科学实验、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而实验、实践和实习是学生培养中的必要环节,如果没有对其中的潜在风险建立可靠完善的保障体系,势必对高精尖人才的全流程培养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到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势必会造成老师不敢带、企业不敢要的尴尬局面。”为保障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中的全过程安全,近年来,杨全红围绕“建立强制性实验室保险制度”连续递交多件提案,一直在推动建立实验室“交强险”。今年两会期间,杨全红更建议进一步扩大实验室保险的覆盖范围,从高校和科研院所拓展至所有从事科研创新的实验室。
杨全红表示,多年来,自己之所以呼吁建立实验室“交强险”,其核心价值就在于,要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一张坚实可靠的基础保障网。“这次东北大学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险情令人痛心,也提醒我们,建立实验室‘交强险’势在必行,而且应该拓展至人才培养和科学实验的全过程,并且实现对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的全覆盖,这是教育、人才和科技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具体保险情况应达到如下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强制性,确保做到科学实验和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应保尽保;二是广覆盖,切实打破实验室类型、规模和实践教学场所的限制,做到实验、实践和校外实习的全覆盖;三是保基本,聚焦实验室和实践教学面临的核心风险,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杨全红表示,“相关保险还应具有公益性质,其本质是为了倒逼在科研、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各环节进一步做好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面对此次突发事件,杨全红也再次表达了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实验室和实习环境安全保障的担忧。“当前,实验室安全保险已经得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重视,中国人寿财险天津公司也率先推出针对实验安全的‘实验室一切险’,虽然其推广还有很大难度,但毕竟迈出了坚实而有意义的第一步。”
杨全红表示,生命安全问题容不得半点纰漏,希望实验室“交强险”的落实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期待实验室“交强险”可以尽快拓展到实验、实践和实习的全过程。“我们必须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筑牢安全防线,才能让科研人员能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中,让高校教师全身心投入到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中,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梦想的高精尖人才。”杨全红说。
记者:朱英杰
文字编辑:朱英杰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