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

说到“红星312”沉船事故,时间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1983年的春天,珠江水面夜色如墨,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平常的一趟加班船航行,顶多是夜里风有点大,雨点敲窗,谁也没想到这趟旅程最后会变成噩梦的开端,成百上千的家庭从此天崩地裂。

话说回来,哪有那么巧的事?一条刚出厂三年,按理说还算年轻的客轮,突然就栽倒在三水的魁岗河口,短短十五秒,整艘船翻覆,死伤惨重。是天灾?还是人祸?还是说这世上的倒霉事儿总喜欢找准时间点,一针扎到最痛的地方?这么巧合,属实有点玄乎。

其实当天的“红星312”号从广州大沙头码头启程,带着乘客和水手一众人等,天气不算太惊险,就是普通春夜罢了。据说船里三层客舱,乘客们大多已经睡下,驾驶舱里的值班驾驶员还在打着哈欠干惯例操作。你要说出事之前有啥预警,其实没啥特别明显的征兆。夜航客轮这个行当,最怕就是突如其来的意外。结果就这么赶上:飑线风突袭,气象台也没来得及提前发警报,风雨暴起,强对流,说来就来了——这要是写小说都不敢编这么巧。

但你真查一查细节,发现这事故还真的是一环扣一环,活脱脱是“东方之星”悲剧的前奏。那个年代船运是热门,不像现在,“红星”这种体型不大的浅水客轮就是运输顶梁柱。班次固定,票子抢得跟春运似的;很多人宁可在船上睡一觉,也不想在公路上颠簸掉半条命。这种大家对客轮的依赖极强,也导致了察觉到船只安全问题时,人们都抱着侥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那一晚。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说到船体本身,按道理国家的船厂设计得再差也不至于三年就翻,可“红星”号偏不走寻常路。据后来调查,韶关船厂那会儿造船有点“勇敢”,一通改装结果重心比设计多了七公分,稳性一下子下降到悬了——这没看走眼。还不止,航运局又给船加了货物平台,硬是多了七吨自重,稳性更糟。实际吃水都超过标准了,外行一听都觉得不靠谱,内行估计只能用“无语”来形容。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然后到了老生常谈的安全操作规章这一茬子,“红星312”按规定航行时要压15吨压载水,可干了三年愣是没加过一次。为了点干舷,省了压载水,听上去挺有主意,其实就是把整个船变成了桥洞下的玩具球,随时等着天灾来拍。

接下来是值班驾驶员,名字叫曾日祥,资历确实老,临时调来的,也没人跟他细说过船的状况。他自信到头,遇事完全凭经验,一通操作留都留不住。暴风雨来临时,本该拼着顶风冲过去,他偏要降速漂泊,等着抛锚。这种致命的决策失误就是要命的关键。真到了最后关头,十五秒的时间,什么反应都来不及做。后面的后果,就全是熟悉的那一套:惨烈、无力、教训挂嘴边。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不可否认,“红星312”的灾难里,天灾确实起了作用。就那份气象记录,短短十分钟风力飙到11级,整个三水县都差点被掀翻。房屋倒、树连根拔、江边小船吹跑几十只,气象台也是傻了眼。不经意间一场大风,成了百余人死亡的导火索。这种级别的飑线风本身就难预测,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资讯还没怎么发达的年代,这就叫天命难违。

但细究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惨案的根源远不止气候,更多是人为的麻痹和制度的松懈。船体设计本就不合规,安全压载水按规定从没执行过,驾驶员临时调来,对船的脾气完全不摸底。等真到了危险节点,一系列低级失误雪上加霜,所有漏洞全部暴露。每一个环节都是“好像还可以再凑合”,等到命运摇骰子的时候,全都变成了致命短板。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事故发生后,那种现场救援的紧急和混乱场面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十五秒翻覆,绝大多数乘客根本反应不过来。只有极少数水性好的幸运儿,勉强逃脱。他们游到船底、爬上露出水面的甲板,在黑暗和雨中没人喊“救命”,就和灾难电影里的场景几乎一样。还有一位17岁的少女,拼命撞开黑暗游到岸边,几十年后回忆起那一夜,至今都不敢坐船,也是惨烈到心底。

救援工作赶到后,先是货轮搭踏板,救起船底的幸存者。后面风焊机开洞找人,第一层理论上还能有空间,所以也救出了一部分。到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船舱里一百四十八具无声的尸体。你说这种痛,要是沉船当天那些船厂、航运局的领导被拉到现场看看,估摸下半辈子都睡不安生吧。

这次事故直接造成了百万级的经济损失,船只三年就彻底报废,货物全损,抚恤金另算。码头上下感叹,再安全的规章要是没人管、没人执行,也就跟摆设差不多。

行政追责那套流程也是一顺到底:驾驶员曾日祥过失致祸,判了三年有期徒刑。代理船长袁丁才撤职查处,航运局一众中层干部相继记大过、降级、撤职,典型的事故善后剧本。只不过看看三十多年后的“东方之星”号,再对照一次事故报告,居然不是一丁点不同,是一模一样。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红星312沉船事故,安全隐患频现,后续救援和追责情况-有驾

“东方之星”客轮在2015年翻沉,原因跟“红星312”如出一辙:船舶设计有缺陷,遇到罕见对流天气,驾驶员处置不当。连船倾覆的姿态都如同翻版,这让人简直想拍桌子喊:“都上演过一遍,没人记得吗?”现实里,“他们从来就不吸取教训。”句句戳心。

“红星312”的事过去了三十多年,死者的家属也许早已被悲伤消耗得麻木。那个乘船旅行值得信任的年代,因为一场意外,彻底埋进三水县的江底。中国安全生产志里,密密麻麻的事故,表格里一行行数据,就是几百个家庭的痛和悔。

这些事故告诉大家,什么天灾真的是小概率事件,人祸才是常态。技术上懈怠一点,安全管理上松口气,每次都是“下不为例”,然后总有人用自己的命换来一纸警示。甚至你问一句:如果当年“红星312”号出事后,大家痛痛快快整改、航运局领导能有点担当,那是不是“东方之星”在三十二年后就能避过劫数?谁都说不准,但至少历史最终没选择“吸取教训”这条路。

有时候吧,灾难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人类有意无意的放任里慢慢酿成的。每次悲剧之后,新闻都在反思,人们都在追问:我们到底能不能长点记性?可到头来,新的惨剧又一次重演,这种让人心里苦得冒泡的感觉谁都懂。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每一份事故调查报告,其实更多是自省和警醒。安全管理不是纸上谈兵,船舶设计的每一个参数、每一条规章,每一次压载,背后都是人的命。临时调来的驾驶员不熟悉情况,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百余人殒命;航运局的安全条款落地了没有,那是真正在意还是糊弄过去,差别只是一笔抚恤金的多少。

“红星312”那艘船,最后被打捞起来,纵然是一堆废铁,但对于很多家庭,那是噩梦的锚。也许多年以后,三水的江面又会有新的船只经过,谁还记得三十多年前那场十五秒的天崩地裂?

唏嘘归唏嘘,作为后来人,我们到底应该从这堆事故里学点什么?难道还要让悲剧像“东方之星”一样周期性轮回?都说安全是用血写出来的法规,可见证到现在,多少法规依旧是摆设。

大家有没有类似经历,坐过这样的夜航客轮?有没有想过,每次上船那份“放心”,真的是天生自然,还是源于大家对安全把控的信任?讨论区说说你的故事,或者你对中国水路安全还有什么建议,聊聊你的感想。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