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鹏X9增程版的报道,心里其实有点疑问——那这么科幻的外观、如此超长的续航和满满科技配置,价格上是不是也拼得更高?不要告诉我,普通人买得起。
一开始还真差点被它的外看吸引。那线条,犀利得像刀锋切过玻璃。你能想象?一辆MPV,配上一堆未来感的灯光,居然还组合出那么强的机械感,像是半个未来世界的产物。说实话,我还在纳闷:这样的设计,是不是会让很多传统消费者觉得太前卫了?
我记得听一位朋友说:其实他们这些新车大多是为懂车、爱科技的那一波人设计的。我倒是主观猜测,未来这种未来感设计会变成一种标配,就像微信表情包一样没有就是不酷。实际体验那天试驾时,差点没被前大灯的星环贯穿式设计吸引住。真那种科幻感简直让人想到了星舰或太空快递车。
说到动力,小鹏X9增程配备了一台1.5T增程器,型号还挺高端——我估算,可能配比跟油耗有点关系(这段先按下不表),但你问我:什么时候插空调开始,我心里就琢磨:它的油耗得多低?估计吧,充一次电连油钱都省了(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猜测,估算少,可靠性要再验证才清楚)。它搭载了800V高压系统,充电速度可以秒到位,我超级关心:如果去个充电站,充了快充,真的能少等几分钟?每分钟的等待,感觉就像等公交一样漫长。
空间布局倒是没得说。前排的按摩座椅、后排的超大屏幕,以及那个7.7平米的套内空间,让我想起了家里的沙发——必须宽敞!一个朋友说:这是赶场的。开个长途,车内空间再宽,心情都能美美哒。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照片——后排那个座椅折叠成了沙发,本来还以为这只是摆拍,结果真可以放倒,就是像家里那样疲惫时,能躺下来休息。
智能配置更让人惊喜。XOS天玑系统,能通过语音操控全车,这方便指数爆表。有次试驾的时候,我试图用语音调节空调,居然还挺灵敏——不过问一句,语音识别在嘈杂环境还能保持高准确率吗?这也是个问题。全场景自动辅助驾驶那块,加入了多达200个城市支持,心算一下,可能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区域的主要出行点吧。我的一个疑问:这个辅助系统会不会走神,偶尔出现误判?这点还得实测。
有意思的是,我一直对这些新能源车的心算保值挺感兴趣,估算一下,百公里成本?油的话,假定每升7元,油耗9升/百公里,油钱差不多63元。考虑到电费,每度电0.8元,500公里用电大概16块钱——比油还便宜多了。还算合理,但具体还要看充电的便利度。
我经常会问:这车的售后和维护费用怎么算?你知道,毕竟这些高科技配置,对应的维护和修理也不便宜,毕竟区域售后节点有限。作为业内人士我知道,供应链的构建比任何技术都难。上次跟供应商聊,他们的说法是:我们就像拼图拼积木,每一块都得精准匹配。有点像我追剧时拼片段的感觉,稍有差错就出问题。
还有个细节——车门的握把,那暗藏式的设计,完全没有传统感,但我在想:真要手髙度戴手套开车,操作是不是略繁琐?(这点我没仔细想,但有可能。)说到这个,我还想:如果车里再多几个感应按键会不会更方便?其实我是怀疑这未来车内操作是否会变得越来越无感应体验,还是要回归一些实体按键。
最近跟一位修理工聊,他说:大顶配的车,折弯点、焊点都讲究,那个铝压铸结构提方式,要呃出点经验。我心里暗暗笑:每次看到行业首创我都忍不住琢磨,这些结构难度大不?还是都靠走量了?——买新车肯定不可能一辈子更换核心结构吧,但这玩意儿用几年后,质量能保证吗?
关于安全感,我还在疑惑,小鹏说真安全,那可能是因为各种高端的辅驾系统叠加,但我心里还是在想:这些辅助系统会不会误判?像我小时候开车,最怕的就是油门踩多了误判成刹车,刹车踩快了会不会甩出两米远?这或许是个设计难题。
我知道,旗舰车型常常也只是技术和成本的搭档。像这车的价格,估算在70到80万之间(大概吧,样本少,估算多一点),但以这样的配置,还是挺值得考虑的。可我又在想:类似的豪华MPV,别家的价格其实也差不多,差别在哪儿?是品牌声誉,还是服务体系布局?
说完这些,我突然觉得——其实我对这些未来车的最大期待不是它有多酷,而是在城市的某个早晨,窗外飘的细雨,远处车灯的光晕中,它那隐藏式门把的细节能不能带给我一种不同世界的感觉。
责任在于,下一次试驾后,是否还能找到那个让人心动的细节?还是只剩下那段无人问津的频繁充电时光?
不然,设计再实际用起来的感觉才最接地气。
对了,你觉得,当一台车能实现这些功能,真的就代表科技走得够远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