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

展示农业装备、发布智能农机装备品牌、共建智能农机传动研究所,法士特在第七届科技创新周上的一举一动都在证明,这家全球重卡变速箱巨头,已经把脚踩进了农田里。

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有驾

农机领域虽然传统,但正处在自动化、智能化的前夜,市场空间足够大。面临发展和转型压力的企业,跨界拓展新业务本无可厚非,但与常见的“追风口”式跨界不同,法士特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不跨界”的跨界。

技术没有边界,但企业战略必须有根

就像苹果做手机的本质是做计算机,亚马逊做云服务的本质是做基础设施,法士特做农业装备,本质上是在做它最擅长的事——传动。

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有驾

在手动箱时代,法士特把“法士特”三个字做成了重卡变速箱的代名词。带着几十年的经验进入智能化时代,法士特很快又把AMT、AT做到比肩世界一流。坚实的机械和智能化基础,让法士特在开发新能源产品时得心应手,目前,“蓝驰”品牌的市占率已达到行业第一。

传动是法士特的“根”,农业装备是这个“根”上生长的新枝干。法士特此次推出的智慧农机产品围绕自动变速箱展开,涵盖动力换向、动力换挡、CVT、混合动力(eCVT)等多种类型,或多或少都从“根”上汲取了养分。农机领域更复杂的工况要求,也会推动法士特传动技术的进步,像AMT、AT和新能源产品一样,反哺核心能力。

所以,法士特的多元化,不是分散资源的多元化。当有媒体问到“法士特如何定位自身角色”时,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旭耀非常肯定地说,法士特的策略是以齿轮传动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八大业务板块像一个精密的传动系统,相互啮合驱动。

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有驾

只做一件事,也能跑通多场景

从公路、工地到农田,法士特57年只做“传动”一件事,却能横跨商用车、工程车、农业装备,是因为在“专注”与“扩张”之间,有一套清晰的“操作手册”。

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有驾

首先是研发体系标准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英国创新中心等国内国际一流科创平台,成为孵化所有创新产品的“母体”。法士特大马力拖拉机自动变速箱的诞生,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在成熟的研发体系中进行适应性创新,“法士特·智坤”智能农机装备一出手,就代表了国内农机装备的最先进水平。

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有驾

其次是制造和一整套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法士特拥有3座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经验被快速复制到咸阳的大马力拖拉机生产基地。无论是用于公路还是农田,变速箱对可靠性、效率和成本的追求从未改变,法士特将“百万公里无大修”的质量信仰带入农机领域,所生产的农机产品从诞生之初,就带着重卡级的可靠性基因。

供应链协同和市场生态的复制同样关键。法士特与供应商数十年形成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服务商用车客户积累的快速响应能力,都将成为农机业务宝贵的无形资产。

从“自顾其身”到“兼济天下”

法士特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多元化,是让核心能力在新的领域开花结果。在科技创新周的第二天,法士特智能工厂战略创新联盟启动,联盟由法士特此前成立的专业化智能制造服务公司——陕西赛特智数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发起,旨在整合全产业链优势资源,协同构建“自动化产线建设、数字化车间规划、智能化工厂交付”全流程服务保障能力,携手打造领航级、开放型智能制造生态圈。

从公路到农田 法士特“不跨界”的跨界-有驾

不难看出,法士特的能力迁移不只适用于自家的产品,也适用于生态系统的搭建。赛特智数将自身数字化转型经验产品化、服务化,意味着法士特不仅制造产品,还输出制造产品的能力,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蜕变。

产业链协同也是法士特生态布局的重点。“我们会把我们的想法、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定位边界一一说清,不让合作伙伴产生误判。”马旭耀强调说,“法士特希望用战略合作取代‘低价胜出’,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从农机到智能制造,法士特的跨界是中国制造业的生动实践。它正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巨头,不是什么都做,而是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然后让这件事的价值在各个领域绽放。这或许就是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最优路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