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造车:郭台铭的“四个轮子iPhone”野心,这回真的要成了?

鸿海精密又搞大动作了! 10月18日科技日上,刘扬伟和郭台铭分别开着MODEL B、MODEL C亮相,这架势,明摆着要在电动车领域干一票大的,这个车,有点意思啊!

说实话,当年郭台铭那句“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多少人当笑话听?现在看来,老郭这话还真不是吹牛,MODEL C上月预购32小时破15000辆,这数据,有点东西!

鸿海的代工思维,到底靠不靠谱?

兄弟我仔细研究了下鸿海的路数,人家压根没想过要当什么“中国特斯拉”,刘扬伟说得明白:“鸿海是汽车界的委托设计制造服务公司,不是品牌汽车公司”,这定位,够清醒!

你想想,鸿海在ICT产品市占率40-45%,这 供应链管理能力放在汽车行业,确实有戏;从PC到手机再到电动车,代工逻辑一脉相承,20亿台智能手机的制造经验,不是白给的。

鸿海造车:郭台铭的“四个轮子iPhone”野心,这回真的要成了?-有驾

技术储备方面,鸿海确实下了血本

三电系统、半导体、电池、软件平台,垂直整合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特别是碳化硅生态链和正在开发的固态电池,这些可都是硬货;HHEV.OS软件平台的推出,更是要在软件标准化上分一杯羹。

MODEL C的参数也不含糊:460匹马力,零百加速3.8秒,续航700公里,这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中规中矩,不算劝退,但也谈不上真香。

但是,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鸿海造车:郭台铭的“四个轮子iPhone”野心,这回真的要成了?-有驾

说句实话,代工模式在汽车行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汽车不是手机,整车制造的复杂度和质量要求完全是两个维度;而且现在吉利的浩瀚架构已经跑通了类似逻辑,鸿海作为“汽车新兵”,想从一众成熟主机厂中脱颖而出,真的不容易。

更要命的是,合作伙伴裕隆集团在大陆的东风纳智捷可是彻底失败了,这个仅仅局限于台湾地区的品牌背景,让人不免为鸿海的造车前景捏把汗。

2025年5%市占率,是梦想还是妄想?

刘扬伟定下的目标:2025年电动车市占率达到5%,这意味着要服务约300万辆电动车,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MODEL C要到2023年才投放市场,到那时候,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留给鸿海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鸿海造车:郭台铭的“四个轮子iPhone”野心,这回真的要成了?-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鸿海这步棋确实下得聪明,既不和客户抢饭吃,又能发挥自己的制造优势,刘扬伟那句“希望有一天鸿海可以帮特斯拉造车”,估计马斯克听了都得琢磨琢磨。

最后的话

鸿海造车这事儿,说成功太早,说失败也太武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种开放平台+代工服务的模式,确实为传统造车提供了新思路,至于能不能复制iPhone代工的神话,我们拭目以待!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鸿海这条代工路线能走通吗?郭台铭的“四个轮子iPhone”梦想,还有几分胜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