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

讲真,关于电车充电时能不能开空调、能不能听歌这个问题,背后藏着的,是整个新能源车圈最大的行为艺术。

所有车企都在跟你表演一出戏,戏名叫《虽然我把你拴起来了,但你看你的笼子多舒服啊》。

不装了,摊牌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是一个如何让你在“赛博坐牢”期间,还能感觉到“圣光沐浴”的玄学课题。

你以为厂家设计这个功能,是为了让你冬天能提前暖车,夏天能提前吹冷风,让你感受到人文关怀?

是,是是是,但又不全是。

更深层的逻辑是,这是一种“精神代偿”。因为他们暂时解决不了充电慢这个核心矛盾,所以只能在充电这个“垃圾时间”里,疯狂给你叠buff,把服务给你做到极致。就好比你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一小时,他们没法让你提前出来,但可以给你递进来一个iPad,说,哥,刷会儿剧吧,我们这儿会员都给你开好了。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你看,是不是瞬间就感觉没那么难熬了?甚至还有点小确幸?

这就是车企的阳谋,也是掀桌子式竞争的典中典。当一个品牌率先搞出了“充电开空调”大法,其他品牌如果不跟进,就会立刻被打上“反人类”的标签。用户会说,你看人家XX,充电的时候都能蒸桑拿了,你这车怎么跟个铁棺材一样?

于是所有人都得跟,必须跟。加大加大加大。最后就卷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充电不仅能开空调,还能K歌、玩游戏、看电影。再过几年,我觉得在车里开个直播间,或者直接接入元宇宙开会,都不是梦。

但这解决了本质问题吗?没有。你还是被一根充电线牢牢地锁在那个车位上。这根线,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BMS(电池管理系统)就是那个拿着遥控器的观音菩萨,你敢乱动一下,它就让你知道什么叫“众生皆苦”。

让我们来解构一下这个所谓的“充电启动”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它本质上是一个“权限狗”系统。BMS这个“电池保姆”,心态其实早就爆了。它的核心工作是“充电”,这是它的天字第一号KPI。结果你这个用户,在它专心干活的时候,一会儿要开空调,一会儿要给手机充电,一会儿还要听郭德纲。

BMS作为一个成熟的打工人,它不能直接拒绝你的需求,毕竟你是客户。但它也怕你整出什么花活儿,比如一脚电门把充电桩给薅下来,那乐子就大了。

所以它的策略非常简单粗暴:可以,你要的这些娱乐活动,这些“低压用电”项目,我都给你批了。但是,驱动电机这个最核心、最危险的“高压动力”,我给你锁死。物理隔绝,从根源上杜绝你犯错的可能性。

这就好比你在公司用电脑,浏览网页、用Office都可以,但你想访问公司服务器的核心代码库?对不起,没权限。一个道理。

所以,当你在充电时按下启动键,整车通电,中控大屏亮起,空调呼呼吹风,你以为你掌握了这辆车。其实你只是进入了一个由BMS精心为你打造的“舒适模式牢笼”。你的一切行为,都在它的严密监控之下。

你一挂D档,它就弹窗警告:“充电中,禁止行驶”。你再踩电门,它就直接无视,把你的操作当成一个屁。

这套逻辑,简直是对人类不确定性最大的不信任。车企在设计这套系统的时候,脑子里预设的场景,一定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用户在安静地等待,而是一个喝了两斤二锅头的莽汉,随时可能上演速度与激情。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电车安全设计的关键,也不在那些遵守规则的用户,而在那些潜在的“破坏狂”身上。

所以说到底,这套系统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默认用户是傻子。它防的不是意外,防的是你。

那么,在这个“牢笼”里,我们作为“囚犯”,能做点什么来改善一下伙食呢?

空调、座椅加热、听歌、看电影,这些都是常规操作,放心用。BMS这位“电池保姆”早就把这部分能耗计算进去了,顶多让你充电时间延长个几分钟,无伤大雅。这就像你在坐牢,虽然不自由,但牢饭管够。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但有些红线,你千万别碰。

第一,强行挂挡开车。我不知道什么人会这么干,但总有人喜欢挑战规则。这就不是开车了,这是在“渡劫”。你是在用你自己的真金白银,去挑战一个工业级芯片的底层代码。结果大概率是“渡劫失败”,轻则系统报错,充电中断;重则BMS直接烧了,或者给你来个永久性的故障码。到时候修车师傅看了,都得给你点根烟,问一句:“哥们儿,图啥呢?”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第二,反复开关机。这操作也很迷。充电就好好充,你不停地启动、熄火,启动、熄火,会让BMS在充电和放电逻辑之间反复横跳,跟精神分裂一样。电池最怕的就是这个,每一次的逻辑切换,对它都是一次小小的折磨。时间长了,电池寿命指定受影响。

第三,也是最作死的:私自加装大功率逆变器。有些人觉得车上这点娱乐还不够,非要在充电的时候用个电磁炉,在车里涮火锅。讲真,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原车的BMS是针对原厂电器的功率设计的,你突然给它接上一个“压缩毛巾”一样遇水就膨胀的耗电巨兽,BMS的保护机制很可能直接被绕过。电流过载,线路发热,最后“砰”的一下,车没了。这可不是开玩笑,这是每年都会上社会新闻的惨痛案例。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BMS比作一个苦逼的“电池保姆”,是不是有点太刻薄了。但讲真,它真的很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既要完成老板的KPI,又要安抚好难缠的客户,还要防止熊孩子(用户)把家给点了。

而我们这些用户呢?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态就像那些买奔驰、买特斯拉的“信徒”。我们会因为品牌的光环,而忽略掉它本质上的不便。我们会主动为这些“反人类”的设计寻找合理的解释。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你看,充电的时候能在车里吹空调,这体验多好啊。”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会觉得,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这种“充电启动”功能,不是牢笼,而是一个专属的VIP休息室。

拆解BMS:我才发现,车企一直把我当“傻子”防-有驾

但对我这种犬儒主义的中年人来说,我看到的只有一件事:我的时间,被一根充电线给绑架了。你给我再多的车内娱乐,也改变不了我被“拴住”的事实。

这简直就是对“汽车”作为自由象征的终极嘲讽!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充电时能不能启动车辆?

能,太能了。厂家巴不得你启动,巴不得你在里面消费他们的生态内容。

但你要记住,你只是获得了在笼子里自娱自乐的权利,而打开笼子的钥匙,始终在BMS和充电协议手里。别耍小聪明,别挑战系统,安安分分地当一个“模范囚犯”。

等屏幕上跳出“充电完成”那几个字时,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就问你,这种用高科技精心包装起来的不自由,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