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车圈,突出一个“疯”字。
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疯,是所有人都突然开了窍,悟了道,开始集体渡劫了。前有小米SU7端着一锅滚烫的米饭直接泼到友商脸上,后有蔚来乐道把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现在轮到上汽荣威了,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学会了掀桌子。他们搞了个叫DMH 6.0的技术,不装了,摊牌了,摆明了就是一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架势。
这事的切入点,是一个叫“同轴”的玩意儿。
讲真,在普通消费者耳朵里,“同轴”这个词的意义,约等于“微量元素”,听起来很牛,但具体是啥,没人关心。但车企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是通往宇宙真理的任意门。过去大家搞混动,发动机和电机基本都是平行站着,哥俩好,谁也不挨着谁。荣威说,不行,这太浪费地方,太不摇滚了。于是他们把发动机和P1电机串在了一根签上,搞了个串串香,美其名曰“同轴布局”。
诶,你别说,这一搞,还真搞出事情了。
首先就是机械结构简化了,传动齿轮少了,理论上动力传递更直接了。这就好比你打架,以前是先比划一套王八拳再出招,现在是直接一记左勾拳,快不快?当然快。噪音也小了,毕竟中间商不赚差价了。最玄学的是,因为搞成了串串,发动机舱这个“机械心脏的豪华单间”愣是给挤出了空间,直接反馈到乘员舱的腿部空间上。
这个逻辑就很魔幻。我作为一个消费者,只是想买个车,结果你车企为了给我多一点点放腿毛的空间,不惜发动了一场动力总成的结构革命。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跟上帝许愿说想吃顿好的,结果上帝直接把新东方厨师学校炸了,把所有厨子都绑到你家厨房。
就问你怕不怕?
然后是那个48.1%的热效率。
这个数字现在已经成了车圈的军备竞赛,跟修仙小说里比谁的“金丹”更纯粹一模一样。今天你45%,明天我47%,后天荣威就直接干到了48.1%。大家都在追求一个极限,一个在实验室里才能跑出来的,凡人根本无法感知的数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发动机比做修仙的金丹,好像有点过于中二了。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因为我真的不信,在早高峰堵成狗的五环上,48.1%和45%的热效率,能给我省下半包辣条钱。它的存在,更多是一种表演,一种行为艺术,是工程师们在跟自己较劲,是车企在跟友商斗法。它的核心作用,是在发布会上让PPT看起来金光闪闪,让台下的媒体老师们觉得“卧槽,666”。
但能过,就是能过。这就好像你考试,多一分就是多一分,哪怕这一分是你靠在卷子上画了个小乌龟玄学得分,它也能压死一堆人。荣威就是这么想的,我不管你用户感不感知得到,我就是要告诉你,我做到了。我不仅做到了,我还拿这个发动机装了20万台车卖到全世界,经过了市场的毒打。
这种心态,特别像一个理科直男在追姑娘。他不会说甜言蜜语,只会默默地把姑娘爱吃的、不爱吃的、可能爱吃的、甚至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全做出来,摆满一桌子,然后告诉你:吃。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如果说前面的技术还只是“开胃菜”,那上汽这个21合1的PICU混动管理系统,就是直接上硬菜了,而且是那种硬到能把人直接送走的大肘子。
过去,汽车的各种控制系统,都是各管一摊,动力总管动力的,电池总管电池的,热管理总管散热的,大家分灶吃饭,看起来很和谐,实际上效率低下,沟通成本巨高。上汽说,都别吵了,今天我做东,所有人,所有功能,都给我进到一个芯片里开会。于是21个功能被硬生生塞进一个“压缩毛巾”里,运算速度提升50%,动力响应0.26秒。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搞“中央集权”,秦始皇看了都得点个赞。这背后是软件全栈自研,是上汽把自己逼成了代码农夫,一行一行敲出来的。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不这么干,就要被别人卡脖子。在这个掀桌子的时代,最好的防守,就是直接把对手的武器库给炸了,自己从零开始炼丹。
所以,当他们拿出那个“全球40万块电池零自燃”的记录时,我一点都不惊讶。这就像一个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的猛男,拿着自己亲手打的铁,造出来的盾,然后告诉你这玩意儿绝对防弹。你信不信?你当然信,因为你知道他为了这块盾,可能连命都搭上了。
这种all in的姿态,才是最吓人的。
最后,我们来聊聊最实在的,也是最不讲道理的部分:钱和质保。
技术吹得再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上。荣威M7 DMH,满油满电综合续航2050公里,成本397.1块。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就是你从北京开车去上海,中间可能只需要上个厕所,而不需要进加油站。这就很离谱,离谱到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怀疑地球人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空间折叠技术。
讲真,多出来这点续航,对我这种中年人来说,可能就是让我更有底气在高速服务区多喝一杯咖啡,而不是焦虑地计算下一个充电桩在哪。唉,人到中年,安全感都是用公里数来计算的。
更绝的是质保。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还不够,再加一个“零自燃终身保障”。
这是什么?这就是自爆。
这就是一个赌徒,在牌桌上直接把自己的房本、老婆本、下半辈子的幸福全都拍了上去,然后红着眼睛看着你,说:“跟不跟?”这已经不是技术自信了,这是一种心态爆了之后的疯狂。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他们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强行终结了用户的后顾之忧。这个政策本身,就是对所有技术参数的降维打击。
所以,荣威这套从技术结构、到热效率、再到软件和质保的组合拳打下来,真的能赢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在这个魔幻的汽车市场,技术只是斗法的入门券,而品牌玄学和用户信仰,才是真正的天道。会买比亚迪的人,可能根本不在乎你的PICU有多牛逼,他们就是喜欢比亚迪本身。但至少,荣威用自己的方式,把餐厅给爆了。这就很摇滚,也很朋克。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车圈的这场大戏,越来越好看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