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就是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放了个视频,视频里他们家的新车L8,一头撞上了一辆东风的大卡车。
结果,好家伙,小轿车看着没啥大事,那辆大卡车反倒被撞得来了个前滚翻,四脚朝天。
这画面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炸了锅。
有的人拍手叫好,觉得国产车真是太牛了,安全性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但也有很多人满头问号,觉得这事儿不合常理,家用车能把大卡车撞翻?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一场展现技术实力的硬核测试,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大戏。
事情得从理想L8那场新车发布会说起。
当大家都在期待新车有什么新功能、新设计的时候,理想汽车突然放了个“大招”。
大屏幕上,一辆理想L8加速冲向一辆静止的东风乘龙重卡。
碰撞的瞬间,冲击力十足。
按咱们普通人的想法,这不就是鸡蛋碰石头吗?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视频里的理想L8,在猛烈撞击后,车头虽然有损伤,但整个驾驶舱的框架,特别是A柱和B柱,都保持得相当完整,看着里面的人应该是安全的。
可另一边那辆庞然大物一样的重卡,却被撞得整个车头连带驾驶室向前翻倒,轮子都离了地。
这一下,现场和网上看直播的人都惊呆了,这视觉效果,简直比电影特效还震撼。
理想汽车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看,我们的车安全吧?
连大卡车都撞得过!
这视频一播,被当成“背景板”的东风乘龙那边可不干了,感觉自己被人家当猴耍了。
很快,东风乘龙汽车就公开发声,话说得一点不客气,直说自己“被摆了一道”,这事儿“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还指责理想汽车这种做法严重侵权,甚至可能违法了。
紧接着,东风乘龙那边乘胜追击,甩出好几张宣传海报,其中一句口号一下子就火遍了全网:“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这句话一语双关,既点名了对手“理想”汽车,又把话题拉到了安全这个根本问题上,意思是说,别光谈那些花里胡哨的“理想”,人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这波反击,可以说是又快又狠,一下子就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
面对东风的激烈反击,理想汽车这边也表现得非常强硬,一点没服软。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回应,大概意思就是说,不服是吧?
那咱们就再来一次,找个大家都信得过的第三方机构来公证,咱们真刀真枪地再撞一回,全程开直播,让全国人民都看看。
这下可好,双方直接顶上了牛,火药味越来越浓。
网上的吃瓜群众也彻底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理想的车主和粉丝们觉得,自家品牌就是有底气,技术过硬才敢这么硬刚。
而另一边,很多卡车司机和懂点物理常识的网友就觉得这太离谱了,纷纷表示不信。
网络段子手们也集体出动,各种恶搞图片满天飞,什么理想汽车撞火车、撞飞机、撞航母的P图都出来了,把这事儿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
那么,咱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这事儿到底合不合逻辑?
一辆家用车,就算再结实,重量也就两三吨。
而一辆重型卡车,空车都十几吨,要是满载的话,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都有可能,所以才被称为“公路坦克”。
用一个两三吨的物体去撞一个几十吨的物体,想把对方撞翻,这在物理学上是很难实现的。
那视频里的情景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有懂行的人分析,关键可能出在“测试条件”上。
也就是说,理想撞的那辆卡车,很可能不是一辆在路上正常行驶的、满载货物的卡车。
它可能只是一辆空载的卡车底盘,没有装载货物,重心非常高,就像一个踩着高跷的瘦子,本身就不稳,一推就倒。
用这种取巧的方式得出的测试结果,再拿出来大肆宣传,说自己能撞翻卡车,这就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了。
最后,负责这次测试的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也出来发了个声明,算是间接承认了这个问题。
他们道歉说,没有充分预见到因为信息发布不完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大家也都听明白了,就是承认测试的背景条件没说清楚。
这场闹剧沸沸扬扬地持续了九天,最后以三方联合发布声明,呼吁行业自律收场。
但我们更关心的是,作为一家已经做得很成功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争议巨大的营销呢?
这背后,可能藏着深深的焦虑。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自己曾经在一次采访里,提到过企业做大了之后要避免三种不好的心态,我们正好可以拿来分析一下这件事。
第一种是“欲望”心态,就是企业成功了,就觉得自己干什么都对,有点飘了。
第二种是“恐惧”心态,看到竞争对手搞了什么动作,就特别害怕,觉得自己也必须马上跟上,不然就要落后了。
第三种是“本位”心态,公司大了,部门多了,每个部门只想着完成自己的任务,不管自己做的事对别的部门、对消费者到底好不好。
我们用这三个角度来看看理想这次的行为。
首先,是不是有点“欲望”上头,过于自信了?
理想汽车前两年确实发展得非常顺,销量节节攀升,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成功典范。
这种成功,会不会让企业内部产生一种“我们做什么都是对的”的错觉?
在一个全国瞩目的发布会上,把另一个品牌的车赤裸裸地拿来当靶子,连个马赛克都不打,这真的像他们说的“无心之举”吗?
恐怕更多的是一种“我有实力,我不在乎”的傲气在里面。
其次,是不是被“恐惧”推着走?
我们看看数据,就在这件事发生前不久,理想汽车的销量出现了下滑。
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数据,2024年6月和7月,理想的月度交付量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结束了之前连续一年多的增长势头。
与此同时,汽车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理想最擅长的增程领域,对手越来越强。
再加上之前寄予厚望的纯电车型MEGA市场表现不如预期,理想急需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和销量。
这时候,看到别的车企在搞各种极限测试吸引眼球,理想是不是也感到了压力,觉得必须搞一个更震撼、更出圈的事件来夺回市场的关注?
这种出于恐惧的跟风,就很容易让动作变形,为了博眼球而忘了营销的底线。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么做到底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真正的价值?
宣传汽车安全当然是好事,但用这种极端、不真实的场景来展示安全,真的对吗?
这很有可能会给车主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车真的能硬扛大卡车。
如果在现实的道路上,有车主真的因为看了这个视频而放松了警惕,在面对大货车时操作失误,那后果不堪设想。
真正的安全教育,应该是教会驾驶员如何敬畏风险、规避危险,而不是鼓吹“我的车硬,我不怕撞”。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赚足了流量的营销,不仅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正向价值,反而可能埋下了安全的隐患。
希望通过这次风波,我们的国产汽车品牌都能更加成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和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沟通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