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重点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清洁能源产品。这是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再次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税”,引发两国经贸关系新一波震荡。
加税幅度最高翻倍,直指新能源产业
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此次关税调整主要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
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100%,相当于价格直接翻倍;
锂电池关税从7.5%涨至25%,影响手机、电动车等下游产业;
太阳能电池板关税从25%升至50%,可能拖慢美国本土清洁能源项目进度。
此外,部分钢铁、铝制品及医疗设备也被纳入加税清单,但税率增幅较小。
美国为何此时“出手”?
拜登政府解释称,加税是为“保护美国企业和工人免受中国不公平竞争”。白宫发言人表示,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政府过度补贴”和“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产品低价倾销全球市场,威胁美国本土产业。
但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指责美国“滥用关税工具”,违背市场规则,并强调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可能与今年美国大选有关——拜登试图通过强硬对华政策争取摇摆州制造业选票。
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涨价压力:中国生产的低价电动车(如比亚迪)原本有望进入美国市场,但100%关税下,这些车型售价将直追特斯拉,失去竞争力。此外,依赖中国锂电池的美国电动车企业(如特斯拉、Rivian)也可能因成本上升而涨价。
不过,由于中国电动车目前在美国市场份额不足3%,普通车主感受暂时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期影响——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从电子产品到日用品的“中国制造”都可能被波及。
中国如何反制?
业内预测,中国可能采取“对等反制”,例如提高对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的关税,或限制关键原材料出口。但也有专家建议“以柔克刚”——加速开拓东南亚、欧洲市场,同时通过WTO诉讼维权。
截至发稿,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强烈反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具体应对措施或将在近日公布。
贸易战2.0要来了?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加税时,曾引发全球股市震荡和供应链混乱。如今拜登政府“加码”,是否会掀起新一轮贸易战?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两国经济“深度捆绑”,全面脱钩不现实,但局部摩擦可能常态化。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中资工厂还是美国进口商,或许又到了“囤货避险”的时候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