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挺耐人寻味的景象是,现如今车企就差没把“赛博”俩字儿焊车身上了,恨不得昭告天下这车能帮你把事儿都包圆喽,差事儿都替你办妥(当然现实离这还差老鼻子远)。可金主爸爸们,特别是那些掏出二三十万的主儿,似乎又没那么感冒。就拿最近风头正劲的智己L6来说,各种黑科技一股脑往上堆,声称要给20万级智能轿车重新立个规矩,预售嘛,的确也挺红火。不过,咱真就稀罕这些“赛博朋克”玩意儿吗?
智己L6这波预售,挺能说明问题的。明面上,现在大家伙儿买车,颜值、内饰、动力这些老一套肯定得过眼,但“智能化”已经成了新晋的加分项。毕竟,谁不想自己的座驾更拉风、更顺手呢?暗地里,20万这价位,正好卡在了一个微妙的档位。往上走,有BBA这些老牌劲旅,往下探,有比亚迪、埃安这些后起之秀。智己L6想杀出重围,必须掏出点压箱底的绝活,而“智能化”正好成了它的杀手锏。
可话又说回来,智己L6一股脑儿塞进去的这些智能配置,真都是“刚需”吗?比方说,那个超广角视野全幅方向盘,乍一看挺酷炫,可真比老式方向盘好使唤吗?再比方说,那个“瞬感智控防晒天幕”,能挡紫外线是挺好,可有几个人会闲得没事儿老盯着车顶晒太阳?还有,五花八门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某些场合的确能提升安全性,但要是过度依赖这些玩意儿,会不会反倒麻痹了驾驶员自身的警觉性?
说实话,站在车企的角度,搞出这些智能配置,也挺难的。现在新能源车市卷得飞起,你不整点花活儿,压根儿没人鸟你。况且,消费者也爱听这些“高精尖”的概念,觉得这钱花得值当。不过,这种“梭哈”式的堆砌,对整个行业来说,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还是说,只是在炮制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金玉其外”?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也挺犯嘀咕的。一方面,谁不想买到配置更到位的车,觉得宁滥勿缺总比捉襟见肘好。但另一方面,花里胡哨的功能,要是用不上,或者用起来膈应人,反倒成了累赘。而且,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越高,意味着搜集的数据也越多,隐私泄露的风险也越高。你真就心甘情愿把自己的驾驶习惯,甚至生活轨迹,都交给车企摆布吗?
更值得玩味的是,现在不少车企都在标榜“用户体验”,可到底啥是真正的用户体验?是往死了堆砌那些看似黑科技的玩意儿,还是真正从用户的痛点出发,设计出更实用、更安全、更靠谱的产品?我觉得,这才是车企该好好琢磨的事儿。
归根结底,智能汽车的“智能”,不该只是停留在配置单上,更应该体现在用户真正能上手、能用好的地方。就像里提到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这才是电动车时代,真正能戳中用户G点的关键。而那些华而不实的“智能”配置,没准只是厂商为了割韭菜而下的“迷魂药”。
所以,全新智己L6预售一炮而红,当然值得庆贺。但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寻思寻思,智能汽车的未来到底在哪儿?是没完没了地堆砌配置,还是回归用户最原始的需求?只有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了,智能汽车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不是沦为少数人的“大玩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