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

凯旋那台新款机车,唤作Speed Triple 1200 RS,国内配额区区三十辆,叫价将近二十万。听着就有点“金镶玉”的意思。一方面,咱得承认,这玩意儿是真扎眼,马力也顶格,妥妥的摩托圈儿里的“狠”。可反过来说,二十万呐!都能淘摸一辆成色的家用车了,咋还有人肯一掷千金,盘一辆只能兜风的铁疙瘩?

这就抛出一个挺耐人寻味的话题:咱们对“耍乐”这码事,是不是越来越慷慨解囊了?想当初,几百块的耍货都嫌贵,现如今,几万块的玩乐设备,勒紧裤腰带也就入了。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当然,直接撂下一句“土豪遍地走”就太掉价了。毕竟,拿钱买痛快这事儿,水深着呢。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先扒一扒这车本身。凯旋Speed Triple 1200 RS,那配置,简直武装到牙齿。欧林斯避震、Brembo卡钳,光听着就让人血脉贲张。况且,这“大青蛙”的名号也够呛,够另类。但说白了,这些家当,都是为了榨取极致的操纵感。而这种享受,讲真,在城市拥堵路段,压根儿没地儿施展。所以,收了这车的人,图的绝非只是个脚力。

他们图的是啥?是撒欢,是追风,是一种活法。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在北上广深这类卷都,后浪们的压力真不是盖的。996是家常便饭,房价高得离谱,每天挤地铁跟下饺子似的。在这种逼仄的环境下,他们太需要一个宣泄口,一个能让他们暂时脱离格子间的“精神避难所”。而摩托车,恰巧能填补这个空缺。

设想一下,周末,逃离钢筋水泥的围剿,骑着“大青蛙”在盘山道上撒野,感受着劲风猎猎作响,发动机的咆哮,那份酣畅淋漓,是用钱打点不来的。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当然,这种“撒欢”也是有代价的。二十万的摩托,还得拿98号汽油供着,还得置办专业的骑行行头,里外里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还没算上日后的磕磕碰碰。所以,能玩转这种“撒欢”的人,兜里肯定不差钱。

但光有家底还不够。还得有闲暇,有精力,有对生活的热忱。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说白了,凯旋限量三十台,看着稀罕,其实也折射出国内高阶摩托车市场的现状。一方面,咱的消费力确乎上了一个台阶,愿意为爱好埋单的人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二十万这个门槛,还是把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再者,国内的摩托车骑行生态,也着实不如洋人那边。禁摩限摩的城市不在少数,想觅一条风光旖旎、路况上佳的骑行线路,也绝非易事。

有人嚼舌根,说盘这种摩托车的人,都是“钱多人傻”。这话未免带点醋味儿。人各有志,只要不扰民,拿自己的银子,追逐自己心仪的快活,没啥好指摘的。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与坊间认知相悖,玩摩托车,远非只是烧钱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社交形态,一种生活哲学。车友们会聚众骑行、精雕细琢、交流心得,形成一个自成一派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他们能寻到归属感,能排解苦闷,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结为“消费跃迁”时,是否忽略了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渴求?

二十万摩托车限量三十台背后,年轻人为何愿意“撒欢”?-有驾

回到最初的议题,为啥有人愿意掷二十万盘一辆摩托?或许,他们买的并非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一种对平庸的抵触。

就如同那三十台限量版的凯旋“大青蛙”,它们远非冰冷的机器,更是承载着一个个关于速度与激情的绮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