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4亿,现金流却是负的:特斯拉、比亚迪背后的隐形冠军怎么了

你每次去商场地下车库,是不是都有一种进了新车发布会的错觉?一堆你昨天还叫不上名字的新能源车标,今天就敢把车卖到三十万往上,一个比一个像来自未来。

魔幻吗?更魔幻的是,在这场看似喧嚣的造车大战中,真正闷声发大财的,往往不是台前那些开发布会、讲PPT、跟友商互撕的大佬,而是一些你可能连名字都没听过的“隐形地主”。

年赚4亿,现金流却是负的:特斯拉、比亚迪背后的隐形冠军怎么了-有驾

他们不造车,他们只是给造车新势力们“交钥匙”的。

比如最近刚在A股上市的友升股份,一家上海青浦的企业,上市当天股价跟坐了火箭一样,最高冲了将近100%,市值干到150亿。

年赚4亿,现金流却是负的:特斯拉、比亚迪背后的隐形冠军怎么了-有驾

这是一家干啥的?说白了,就是给新能源车“减重”的。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搞点铝合金零件么,能有多高科技?朋友,格局小了。在新能源车这个血海里,续航就是爹,而车重就是压在续航头上的五指山。电池技术短期内没法突破天际,那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让车身变轻,能轻一克是一克。

友升干的,就是把这门“减重”的手艺,做成了给车企续命的药。

这家公司早在2003年,当大部分人还在琢磨怎么给桑塔纳贴膜的时候,就一头扎进了汽车轻量化的研发。这在当时看,约等于在撒哈拉沙漠里研究怎么开游艇,属于行为艺术。但创始人罗老板显然是看到了未来的剧本,硬是把一个做工业铝材的厂子,掰成了新能源车的核心供应商。

年赚4亿,现金流却是负的:特斯拉、比亚迪背后的隐形冠军怎么了-有驾

他们的核心产品,门槛梁,市占率干到了64%。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路上看到的十辆高端新能源车,可能有六七辆的“门槛”,都是他家造的。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极氪,这些在外面打得头破血流的巨头,回到供应链一看,哦,原来大家都是一个“房东”的租客。

这种卡位,就像你在黄金地段开了一家独一无二的螺蛳粉店,不管旁边的火锅店和日料店怎么换,最终都得捏着鼻子来你这嗦一碗粉。

年赚4亿,现金流却是负的:特斯拉、比亚迪背后的隐形冠军怎么了-有驾

他们的技术听起来也挺唬人,什么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强度提升20%;什么先进加工工艺,精度控制在0.1毫米,效率提升30%。这些数据普通人听了没啥感觉,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造的零件,又轻、又硬、又快。

这玩意儿难吗?

技术上当然难。

但更难的是什么?

是拿捏时机。是在所有人都还在琢磨汽油车怎么省油的时候,一猛子扎进电动爹的怀抱。这种提前布局,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这叫“瞎积薄发”,在混沌中赌对一个未来,然后用十几年的时间,把这个偶然的运气,锻造成必然的壁垒。

所以你看,友升的业绩好得一塌糊涂。营收、利润每年都是坐着电梯往上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这成绩单,漂亮得就像刚开过十级美颜。只要数据没造假,上市基本就是走个流程。

但是,魔幻的地方来了。

如果你只看这份财报,你会觉得这公司简直是天选之子,印钞机本尊。但当你把财报翻到现金流那一页,会发现画风突变。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是-2.53亿元。

你没看错,是负的。

一个年赚4个亿的公司,账上流转的现金居然是负的。这就好比一个健身教练,一身腱子肉,体检报告一看,重度脂肪肝。

所以问题来了。

这么牛逼的公司,为啥现金流是负的?

是不是有猫腻?

还真不一定是猫腻,这叫“甜蜜的负担”。你再去看另一个数据,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6.62亿,一路飙到2024年的12.83亿。

这下就说得通了。

所谓的应收账款,就是货发出去了,但钱还没收回来,客户给你打的“白条”。友升的客户都是谁?特斯拉、比亚迪这种巨无霸。跟这些巨头做生意,你以为是平等的甲方乙方关系?错了,那是主子和御用铲屎官的关系。

巨头们为了让自己的现金流更好看,会尽可能延长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今天下的单,可能半年后才给你结款。这就导致友升的利润,大部分都变成了应收账款,趴在账上,看着很美,但不能当饭吃。

这才是商业世界残酷的真相:一份漂亮的财报,就像一份P得跟写真一样的体检报告,但现金流才是那张素颜的证件照,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友升的生意越好,卖的货越多,被客户占用的资金就越多,对现金的渴求就越强烈。这就像一个水泵,抽水速度越来越快,但水池子里的水就那么多,早晚得抽干。

这时候你再回头看友升这次IPO,募集20多个亿,主要用来干嘛?建新的生产基地,扩大产能。

翻译一下就是:主子们的新订单又来了,我这个铲屎官得赶紧买猫砂、建更大的猫舍,不然就跟不上了。可手里的钱都被主子们拖着没给,怎么办?只能上市,从股民手里拿钱,去伺候主子。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快种快收”模式。在新能源这个高速狂飙的赛道上,你不能停。客户的需求是喂到嘴里的,你必须能接住,接不住,马上就有人替代你。所以,哪怕现金流紧张到要靠吸氧,也得借钱把规模扩上去。

这背后,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博弈。整车厂把成本和现金流的压力,层层传导给下游的供应商。而像友升这样的顶级供应商,再把压力转嫁给资本市场。

最终,是无数股民用真金白银,支撑着这场宏大的产业升级。

所以,别再简单地把一家公司上市看作是创始团队的财富自由盛宴。很多时候,上市更像是一场“上岸交卷”。卷子答得好不好,市场给出了一个惊艳的开盘价。但能不能持续地好下去,看的不是PPT上的星辰大海,而是银行账户里实打实的现金流。

年赚4亿,现金流却是负的:特斯拉、比亚迪背后的隐形冠军怎么了-有驾

毕竟,在商业的拳击比赛里,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以为你快要喘不上气的时候,你还能再打出一记闷拳。而现金,就是让你能喘上那口气的氧气瓶。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